《紅梅記》的主要內容,《紅梅記》導讀
《紅梅記》是明代傳奇劇本。清李鄴嗣《甬上耆舊傳》著錄作 《紅梅花》。明周朝俊著。明晁瑮《晁氏寶文堂書目》最早著錄,未題撰者,明祁彪佳《遠山堂曲品》始題周氏所著。今流傳版本有,明萬歷間廣慶堂刻本;明末玉茗堂批評本(《古本戲曲叢刊初集》據以影印),此本評語非出湯顯祖之手,究竟何人所評,尚難稽考;明崇禎間三元堂刊袁宏道刪訂本。另有王星琦校注本 《紅梅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
周朝玉,生卒年不詳。字夷玉,鄞縣(今屬浙江)人。文弱自愛,超然物外。詩學李長吉,尤工填詞,所撰有 《李丹記》、《香玉人》等10余種。今僅存 《紅梅記》1種。
《紅梅記》,上下兩卷,34出。卷上:提綱,泛湖,慈訓,殺妾,折梅,虜圍,瞥見,詢婢,充婿,誘禁,私推,夜走,幽會,抵揚,謀刺,脫難,鬼辯。卷下:探姻,調婢,秋懷,怨聚,遣杭,城破,恣宴,劾奸,得耗,應試,促歸,改妝,尋遇,夜晤,速訟,空喜,完姻。
此劇根據明瞿佑《剪燈新話·綠衣人傳》敷演。寫南宋權相賈似道游西湖,侍妾李慧娘顧盼書生裴禹,不覺脫口贊美,回府后即遭殺害。時盧總兵夫人孀居西湖,女兒昭容登樓眺望春色。裴禹訪友歸來,路經盧家后花園,見墻內紅梅盛開,欲攀摘賞玩,昭容以紅梅相贈。賈似道偶見昭容美貌,欲強納為妾。盧母正不知所措,裴禹權充其婿,到賈府拒婚,被拘禁府中。慧娘鬼魂前來與裴幽會。盧母迫于賈似道逼婚,攜女逃往揚州曹姨娘家。賈遷怒于裴,差人去行刺,慧娘鬼魂救裴禹脫險。正當賈似道拷問眾姬妾時,慧娘立即現形,挺身而出,怒斥賈似道,使眾姐妹免遭厄難。后賈失勢,在押赴貶所途中,被會稽尉鄭虎臣殺死。裴禹應試臨安,邂逅曹姨娘之子曹悅,始知昭容下落,徑往揚州,夜會于曹宅。曹悅也欲娶昭容,便到官府告發。恰巧,縣令李子春乃裴之好友,用計賺曹,使裴盧返回杭州完婚。
這個劇將愛情題材同反權奸的斗爭緊密結合在一起,具有鮮明的政治傾向,從側面反映了明代的現實生活。作者揭露了賈似道昏聵淫侈、陰險狠毒的面目;塑造了生為佳人、死為厲鬼的李慧娘形象,她善良美麗,同情弱者,不畏強暴。其反抗性格和復仇精神非常突出,表現了人民群眾反對封建專制壓迫的強烈愿望。劇情曲折有致,描摹細膩真切,場次安排亦多巧思。明王稚登在《敘紅梅記》中贊揚它說:“循環讀之,其詞真,其詞俊,其情宛而暢,其布格新奇而毫不落于時套。削盡繁華,獨存本色。”但裴禹與李慧娘、裴禹與盧昭容兩組故事交織展開,未免失之于結構松散,關目繁冗。
《紅梅記》自明萬歷年間問世后,一直盛傳不衰。明徐肅穎有改訂本《丹桂記》,今存明萬歷間刻本,《古本戲曲叢刊初集》據以影印。現代許多戲曲劇種取《紅梅記》中李慧娘故事改編演出,如京劇《紅梅閣》(又名《李慧娘》);川劇、滇劇 《紅梅記》;秦腔、漢劇 《游西湖》 等。
上一篇:《管子》的主要內容,《管子》導讀
下一篇:《紅樓夢》的主要內容,《紅樓夢》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