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江西詩詞·南宋江西詞作·辛派中的江西詞人·劉過
劉過是辛派中最多被人提及并且褒貶懸殊的詞人。劉過(1154~1206),字改之,號龍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劉過少懷志節(jié),讀書論兵,好言古今治亂盛衰之變。曾多次上書朝廷,“屢陳恢復(fù)大計,謂中原可一戰(zhàn)而取”。嘗為韓侂冑門客,不識韓之?dāng)∈拢R力遠不及辛棄疾。又屢試不第,漫游江、浙等地,依人作客,與陸游、陳亮、辛棄疾等交游。后布衣終身,去世于江蘇昆山。著有《龍洲集》《龍洲詞》。
關(guān)于劉過其人,前人有所記載:
劉過,字改之,號龍洲,廬陵人也。尚氣節(jié),喜飲酒,高視一世,恒以功名自期,長于談兵,為文章豪放英特,如登多景樓詩,有“中原在望莫登樓”之句,又有“斗酒彘肩,風(fēng)雨渡江,豈不快哉”等詞,至今膾炙人口。陳亮、陸游、辛棄疾,皆折節(jié)與友。嘗抗疏請光宗過宮。屢與時宰陳恢復(fù)方略,謂中原可一戰(zhàn)而取。詞極剴切。時故人潘友文宰昆山,延改之。過雅志欲航海,因客其所,遂娶婦而家焉。既死無子,友文與主簿趙希楙共出私錢買地馬鞍山東葬之,并祠于東齋之側(cè)。陳止安志其墓。(《昆山縣志》)
家徒壁立,無擔(dān)石儲。(呂大中《宋詩人劉君墓碑》)
平生四海劉龍洲,高臥百尺元龍樓。(蘇大年《復(fù)劉龍洲墓》)
文章事,到底恃身自誤。功名難料遲著。鶉衣簞食年年瘦,受侮世間兒女。(蘇泂《摸魚兒·憶劉改之》)
少有志節(jié),以功業(yè)自許。博學(xué)經(jīng)史、百氏之書,通知古今治亂之略。(殷奎昆山《復(fù)劉改之先生墓事狀》)
劉過自己也曾夫子自道:
某本非放縱曠達之士。垂老無所成立。故一切取窮達貧賤死生之變,寄之杯酒,浩歌痛飲,若無人,意將有所逃者。于是禮法之徒,始以狂名歸之,某亦受而不辭。(《與許從道書》)
十年南北走東西,豪氣崢嶸老不衰。(《掛塔松窩》)
東游吳魏三千里,西入成都一萬山。(《謁淮西帥》)
鋒棱四面峻,節(jié)操一生堅。荷條行隨適,看山倚最便。從教方有礙,終不效規(guī)圓。(《方竹杖》)
鋒棱四面峻,節(jié)操一生堅。荷條行隨適,看山倚最便。從教方有礙,終不效規(guī)圓。(《方竹杖》)
劉過的詩詞創(chuàng)作都取得了較高的成就,但從文學(xué)史的角度上看,影響較大、特點較為明顯的還是詞,人們常常把他的詞與辛棄疾詞相比較,或認為其得辛之精髓,或認為其僅得辛之皮毛:
詞至辛稼軒而變,其源實自蘇長公,至劉改之諸公極矣。[1]
雖沉著不及稼軒,然足以自成一家。[2]
改之全學(xué)稼軒皮毛。[3]
劉過詞中最有特色的就是抒寫“感時撫事,血淚迸流”的愛國思想的詞,其內(nèi)容還包括鼓吹北伐,反對茍和等,這也是劉過詞內(nèi)容上最有價值的部分。如:
中興諸將,誰是萬人英?身草莽,人雖死,氣填膺,尚如生。年少起河朔,弓兩石,劍三尺,定襄漢,開虢洛,洗洞庭。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過舊時營壘,荊鄂有遺民。憶故將軍,淚如傾。說當(dāng)年事,知恨苦:不奉詔,偽耶真?臣有罪,陛下圣,可鑒臨,一片心。萬古分茅土,終不到,舊奸臣。人世夜,白日照,忽開明。袞佩冕圭百拜,九泉下,榮感君恩。看年年三月,滿地野花春,鹵簿迎神。(《六州歌頭·題岳鄂王廟》)
詞作頌贊岳飛的生平業(yè)績、痛斥朝廷奸佞誣陷忠良,寫得跌宕淋漓、悲壯激越,十分感人。再如《沁園春·張路分秋閱》:
萬馬不嘶,一聲寒角,令行柳營。見秋原如掌,槍刀突出,星馳鐵騎,陣勢縱橫。人在油幢,戎韜總制,羽扇從容裘帶輕。君知否,是山西將種,曾系詩盟。龍蛇紙上飛騰。看落筆四筵風(fēng)雨驚。便塵沙出塞,封侯萬里,印金如斗,未愜平生。拂拭腰間,吹毛劍在,不斬樓蘭心不平。歸來晚,聽隨軍鼓吹,已帶邊聲。
這首詞記錄了張路分舉行“秋閱”的壯觀場景,描繪了一個能文善武的抗戰(zhàn)派儒將形象,抒發(fā)了作者北伐抗金的強烈愿望和祖國統(tǒng)一的愛國激情。
劉過還有一些表現(xiàn)個人與社會、理想與現(xiàn)實尖銳沖突以及歌詠民生、寫景詠物之作,顯示了其詞廣闊的思想內(nèi)容。如:
知音者少,算乾坤許大,著身何處?直待功成方肯退,何日可尋歸路?多景樓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虛名相誤,十年枉費辛苦。不是奏賦明光,上書北闕,無驚人之語。我自匆忙天未許,贏得衣裾塵土。白璧追歡,黃金買笑,付與君為主。莼鱸江上,浩然明日歸去。(《念奴嬌·留別稼軒》)
弓劍出榆塞,鉛槧上蓬山。得之渾不費力,失亦匹如閑。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錯。世事沐猴冠。老子不分別,內(nèi)外與中間。酒須飲,詩可作,鋏休彈。人生行樂,何自催得鬢毛斑?達則牙旗金甲,窮則蹇驢破帽,莫作兩般看。世事只如此,自有識鸮鸞。(《水調(diào)歌頭》)
但劉過為人江湖習(xí)氣過濃,因而集中也有一些諛作、艷作,這也是他最為令人鄙視之處:
觀集中《詠美人指甲》《美人足》二闋,刻畫猥褻,頗乖大雅。[4]
《沁園春》等調(diào),淫詞褻語,污穢詞壇,即以艷體論,亦是下品。[5]
從藝術(shù)表現(xiàn)上看,劉過“詞多壯語,蓋學(xué)稼軒”,豪肆矯健、想象奇特是其特色。特別是能夠擺脫格律束縛,語言極力散文化,不避俚俗,頗有個性。這方面的代表作是他學(xué)習(xí)辛作最成功的《沁園春·寄辛承旨》:
斗酒彘肩,風(fēng)雨渡江,豈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約林和靖,與坡仙老,駕勒吾回。坡謂西湖,正如西子,濃抹淡妝臨照臺。二公者,皆掉頭不顧,只管傳杯。白云天竺去來。圖畫里,崢嶸樓觀開。愛縱橫雙澗,東西水繞,兩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動,不若孤山先訪梅。須晴去,訪稼軒未晚,且此徘徊。
據(jù)岳珂的《桯史》記載,辛棄疾慕名招劉過,劉因故未能赴邀,以詞代札而答之。作為一篇平常的應(yīng)酬文字,劉過卻作得翻空出奇。首先是風(fēng)格之奇,全詞風(fēng)趣詼諧,把未能赴邀之原因牽連上古人蘇軾、白居易、林逋,說與他們把臂游西湖,飲酒談天,好不快哉,既顧及辛棄疾之盛情及自己對辛的欽慕之心,又不失應(yīng)有的禮貌。其次是構(gòu)架之奇,通篇幾乎純用對話銜接,先是劉過自說自話,然后是三位文豪勸其游杭的各執(zhí)一詞,最后是劉過的回答,既回答三文豪,也是回答辛棄疾。詞中全沒用通常的點染、勾勒、轉(zhuǎn)折、銜接等方式。第三是語言之奇,散文化句式、現(xiàn)成詞語的拈取、三位古人詩句的巧妙嵌入,都是劉過打破傳統(tǒng)詞禁忌的突出手法,在這點上,他比蘇、辛的以詩為詞、以文為詞走得更遠。因此,明人王世貞的評介確為不虛:“詞至辛稼軒而變,其源實自蘇長公,至劉改之諸公極矣。”[6]
注釋
[1]王世貞:《藝苑卮言》附錄卷一,明萬歷十七年武林樵云書舍刊本。[2]劉熙載:《藝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11頁。[3]陳廷焯:《白雨齋詞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35頁。[4]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卷一九九。[5]《白雨齋詞話》,第35頁。[6]王世貞:《藝苑卮言》附錄卷一。
上一篇:明代江西詩詞·元末明初江西詩詞·元末明初詞人·劉炳
下一篇:晉唐江西詩歌·唐代江西女性詩詞·吉中孚妻張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