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嘉州詩集》的主要內(nèi)容,《岑嘉州詩集》導讀
一作《岑嘉州詩》、《岑嘉州集》、《岑參集》。唐代著名詩人岑參的詩集。岑參詩集最初由杜確于岑參歿后30年編成,凡8卷。到宋代,有10卷、7卷、8卷三種本子流傳。10卷本見于《新唐書·藝文志》等著錄,今已失傳。7卷本《季滄葦書目》等著錄,今亦不可見。但現(xiàn)在通行的《四部叢刊》影印明正德刊本,亦7卷,分體編排,可能即據(jù)宋刊7卷本翻刻。宋刊8卷本一直傳留至今,但僅余前4卷,不分體,書藏北京圖書館。北京圖書館還藏有一種明抄8卷本,亦不分體,前4卷的收詩篇目序次皆同宋刊殘本,是一個今存最接近宋刊8卷本的本子。又,今傳還有多種明刊8卷分體本,如北京圖書館藏銅活字本,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唐十二家詩》本等,它們是明人根據(jù)宋刊不分體8卷本重編的本子。
岑參(約715-769),荊州江陵(今湖北江陵)人,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文本、伯祖父長倩、堂伯父羲都官至宰相。父植位終晉州刺史。岑參誕生的前2年,岑羲得罪伏誅,親族被放逐略盡,自此岑氏家道衰落。岑參幼年喪父,從兄受業(yè),“能自砥礪,遍覽史籍”。20歲獻書闕下,求仕未成。此后10年,曾奔走京、洛,往游河朔。天寶三載(744),應進士試及第,授右內(nèi)率府兵曹參軍。八載(749)冬,赴安西(今新疆庫車),在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中任職。十載(751)還長安,仍任微官。十三載 (754)夏秋之際,又赴北庭 (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為安西、北庭節(jié)度使封常清僚屬。至德二載(757),自北庭東歸勤王,為杜甫等舉薦,任右補闕。他盡心諫職,“頻上封章,指述權(quán)佞”(杜確《岑嘉州詩集序》)。乾元二年(759)夏,被貶為虢州長史。上元三年 (762)春,改太子中允。后歷任祠部、考功員外郎,虞部、庫部郎中。大歷元年 (766)入蜀,初為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杜鴻漸僚屬,后轉(zhuǎn)嘉州刺史,故世稱“岑嘉州”。大歷三年(768)罷官,后謀東歸未遂,卒于成都旅舍。
岑參的詩在當時就已產(chǎn)生廣泛的影響,杜確《岑嘉州詩集序》說: “每一篇絕筆,則人人傳寫,雖閭里士庶,戎夷蠻貊,莫不諷誦吟習焉。”岑詩今存400首,其內(nèi)容可分成三個階段來敘述:
1. 早期。主要指天寶8載出塞以前的作品。這個時期的詩歌,常有慨嘆仕途失志的內(nèi)容。如 《戲題關門》、《首春渭西郊行呈藍田張主簿》、《送王大昌齡赴江寧》等,或表現(xiàn)個人求官不遂的遭遇,或述說自己出仕后官卑祿微、志不獲騁的心情,或?qū)λ说牟挥觯硎旧钋械耐椤K缙诘淖髌罚鄬懢爸P,且有不少詩,以描摹山水風景為主要內(nèi)容。如 《終南雙峰草堂作》、《秋夜宿南涼堂呈謙道人》、《自潘陵尖還少室居止秋夕憑眺》等,都寫得清麗可誦,很好地刻劃出了山水風景的美妙動人。此外,這個時期還有不少贈答、送別、記游和表現(xiàn)隱逸生活情趣的詩,如《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灃頭送蔣侯》、《暮秋山行》、《南溪別業(yè)》、《初授官題高冠草堂》等等。
2. 兩度出塞時期。這個時期他寫了70多首邊塞詩。在盛唐時代,岑參是寫作邊塞詩數(shù)量最多、成績也最突出的一個詩人。他的邊塞詩內(nèi)容豐富。有的反映了當時的邊疆戰(zhàn)爭、如《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獻封大夫破播仙凱歌六章》等,寫出了唐軍將士為國安邊的英雄氣概和不畏艱苦的豪邁精神。有的抒發(fā)了自己為國效勞的抱負,如《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云:“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也知塞垣苦,豈為妻子謀。”有的描繪邊疆的奇異風光,如寫熱海火山、白草黃沙、胡天飛雪、大漠驚風……,把人們帶進了一個個前所未見的奇特境界。詩人常常把西域這個荒寒之地的風光寫得引人入勝,如《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云:“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在這些詩句之中,洋溢著作者熱愛邊疆的深厚感情。當然,岑參也有些詩表現(xiàn)了邊地的荒涼,但總的說來這類作品數(shù)量不多。他詩歌中有關邊塞生活和風習的描寫,也很引人注目。如 《趙將軍歌》、《胡歌》等描寫漢將與 “蕃王”一起宴飲、娛樂,關系融洽。《首秋輪臺》、《輪臺即事》等寫出了西域的生活環(huán)境及習俗之異。《玉門關蓋將軍歌》、《酒泉太守席上醉后作》寫幕府中的陳設及飲宴的場景,充滿了異方情調(diào)。《田使君美人如蓮花舞北旋歌》等寫邊疆的音樂舞蹈,給人以新鮮奇特之感。此外,他出塞期間,特別是在安西時,還創(chuàng)作過不少懷鄉(xiāng)詩。如《逢入京使》、《西過渭州見渭水思秦川》、《憶長安曲二章寄龐㴶》等,都寫得真摯動人,有很強感染力。
3. 晚期。指至德2載東歸以后的作品。這個時期詩人曾寫過一些直接反映現(xiàn)實、憂時憫亂的詩篇,如《行軍二首》、《潼關鎮(zhèn)國軍句復使院早春寄王同州》、《送狄員外巡按西山軍》等等。但是,這個時期詩人不被重用,常感懷抱不得施展,思想比較消沉,所以詩歌多數(shù)為抒發(fā)失志的苦悶及贈答酬和、寫景、送別之作,缺乏深刻的社會內(nèi)容。不過其中的寫景詩仍值得注意。他居虢州時,曾創(chuàng)作過一些較好的寫景詩,如《西亭子送李司馬》等。入蜀后,又寫了不少山水詩,著力刻劃巴山蜀水的奇異,如《早上五盤嶺》、《登嘉州凌云寺作》、《峨眉東腳臨江聽猿懷二室舊廬》等,都是值得一讀的佳作。
岑參的詩歌,有自己的獨特風格。殷璠《河岳英靈集》說:“參詩語奇體峻,意亦造奇。”他早期的詩歌,已顯露出這一特色。如 “山風吹空林,颯颯如有人”(《暮秋山行》)“長風吹白茅,野火燒枯桑”(《至大梁卻寄匡城主人》)等,很善于發(fā)現(xiàn)并刻劃出自然景物的奇處;“澗水吞樵路,山花醉藥欄”(《初授官題高冠草堂》)、“片雨下南澗,孤峰出東原” ( 《緱山西峰草堂作》)、“孤燈燃客夢,寒杵搗鄉(xiāng)愁”(《宿關西客舍寄東山嚴許二山人》)等,都具有語求奇警的特色。岑參早期詩歌所顯露出來的上述特點,在邊塞之作中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和變化。首先,邊塞之作更加奇特峭拔,“度越常情”。如“馬汗踏成泥,朝馳幾萬蹄”( 《宿鐵關西館》)、“將軍狐裘臥不暖,都護寶刀凍欲斷”(《天山雪歌送肖治歸京》)等,想象之奇特,令人驚異; “容鬢老胡塵,衣裘脆邊風”(《北庭貽宗學士道別》)、“還家劍鋒盡,出塞馬蹄穿”(《送張都尉東歸》)等,非但構(gòu)思奇,煉語也奇。應當指出,岑參邊塞詩的“奇”,是以真切的邊塞生活體驗為基礎的,所以洪亮吉稱他的詩 “奇而入理”,“奇而實確”( 《北江詩話》卷5)。如“看君走馬去,直上天山云”( 《醉里送裴子赴鎮(zhèn)西》)、“劍河風急雪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輪臺歌》)等,都能從實中求奇,既善于用大膽的夸張、想象突出事物的奇處,又完全符合藝術(shù)的真實。其次,他的邊塞詩除“奇”之外,更有 “壯”的一面。如他的名篇 《走馬川行》、《輪臺歌》等,無不寫得激昂高亢,意氣干云,豪邁雄壯。歷來人們常常用 “壯”、“悲壯”來評岑詩,即道出了岑參邊塞詩的這一特點。又,岑詩于“奇壯”之中又有俊麗的一面。如《白雪歌》、《天山雪歌》所刻劃的景象,皆既奇且麗,而二詩所寫惜別之情,又是豪壯、樂觀的。因此,岑參邊塞詩的藝術(shù)風格,大抵可用“雄奇壯麗”四字來概括。岑參晚期的詩,特別是寫景之作,同早期一樣,也具有語奇、意奇的特色。
岑參的詩形式豐富多樣,大抵各種體裁都有佳篇,但近體詩寫得不如古體詩好。他最擅長七言歌行,那些邊塞名作大都采用這一形式。他的近體詩中,以七言絕寫得最好。
岑參詩的注本,有今人陳鐵民、侯忠義《岑參集校注》,并附年譜。近人研究岑參生平的著述,有賴義輝《岑參年譜》、聞一多《岑嘉州系年考證》、李嘉言 《岑詩系年》等。至于有關岑參詩歌的研究論文,因數(shù)量甚多,此處就不作介紹了。
上一篇:《爾雅注》的主要內(nèi)容,《爾雅注》導讀
下一篇:《島夷志略》的主要內(nèi)容,《島夷志略》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