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女科》的主要內容,《傅青主女科》導讀
《傅青主女科》系中醫婦科著作,又名《女科》。清傅山撰。初刊于道光七年(1827)。后收入《傅青主男女科》中,其合刊本名《傅氏女科全集》,后附產后篇二卷。后有清陸懋修收入 《世補齋醫書》中之校訂本,改稱《重訂傅徵君女科》。現存版本主要有:清道光七年 (1827)刻本 (四卷,附《產后篇》); 清咸豐元年(1851)重刻本;清同治二年(1863)聚星樓重刻本;清同治八年(1869)湖北崇文書局刻本;清掃葉山房刻本;1957年商務印書館版; 1978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版。
傅山 (1607—1684),原字青竹,后改字青主,號公之它,又號朱衣道人,山西陽曲(太原)人,明末清初醫學家。博通經史百家,善工詩文書畫,尤精于醫藥。為人重節,不阿權貴。明亡,隱居不出。清康熙十七年,開“博學鴻詞”科,強迎傅山赴京,山死拒不就。傅氏在婦、兒、外科方面造詣良深,所著醫書遺稿經后世整理,編為《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二書,大行于世。一說傅氏為反清,作品均隱姓名,后以清初醫家陳士鐸所著《辨證錄》、《石室秘錄》、《洞天奧旨》實際為傅氏之作,抽出部分內容復其真名單獨刊行為傅氏男女二科專著。
《傅青主女科》4卷,分女科上、下卷,產后篇上、下卷。女科上卷論帶下、血崩、鬼胎、調經、種子等五門,每門下又分若干癥候,計38條,39癥,41方;下卷論妊娠、小產、難產、正產、產后諸癥等五門,共39條,41癥,42方。產后篇上卷包括產后總論、產前產后方癥宜忌、產后諸癥治法等三部,分列為17癥;產后篇下卷論述誤破尿脬、淋、瀉、完谷不化、痢、霍亂、嘔逆、咳嗽、水腫雜病,分列為26癥;并附補篇一章。書中反映了作者數十年臨床經驗,運用中醫藏象理論和臟腑學說,闡明女性生理、病理特點及諸病癥之臨床表現;在診斷上以肝、脾、腎三臟作為辨證的主要依據;在治療上強調辨證論治,善用培補氣血、調理脾胃為主的治療法則。
傅氏崇經而不拘經,勇于獨創,另具一格。對女科各證,多所發明,處方平正,理法嚴謹,精易實用,療效顯著,其中不少方劑已被近代視為名方,如完帶湯、易黃湯、生化湯等。迄今山西一帶生化湯應用甚廣,成為產后的常規方劑。傅氏女科一書文字樸實,簡明扼要,切于臨床,為后世婦產科醫學家所推崇,成為婦產科的重要名著。
上一篇:《傅子》的主要內容,《傅子》導讀
下一篇:《兒女英雄傳》的主要內容,《兒女英雄傳》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