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心法》的主要內容,《龍門心法》導讀
《龍門心法》是清初道教全真龍門派的重要著作。原為康熙二年 (1663) 王常月在金陵 (今南京) 碧苑演說龍門戒法的講稿,授其弟子邵守善、詹守椿。原書為手抄本,有康熙二年邵、詹2人跋,王常月之法孫詹太林校、玄孫唐清善演。同治十年 (1871)北京白云觀刻印,一之景文為序。此書旨在實話直說 “龍門七代家風”,傳王重陽創教之心,以塞邪教外道,故名。
王常月 (1622—1680) 號昆陽子,潞安府長治縣(今山西長治縣)人,是明末清初的著名高道。師龍門派6祖王復陽,為龍門派第7代律師。清初為北京白云觀方丈。順治十三年 (1656) 奉旨主講白云觀,開壇說戒,收弟子千余人,始開全真道教公開傳戒之例。同年受封國師號,三賜紫衣。后又赴南京、武當山傳戒。康熙十九年卒,賜號 “抱一高士”。另著有 《初真戒法》 等。
該書2卷,凡20講,前有 《心法真言》一篇,例同自序,附其弟子頌辭一首。全書約3萬字。上卷10講為:皈依三寶、懺悔罪業、斷除障礙、舍絕愛源、戒行精嚴、忍辱降心、清凈身心、求師問道、定慧等持、密行修真。下卷10講為:報恩消災、立志發愿、印證效驗、保命延生、闡教弘道、濟度眾生、智慧光明、神通妙用、了悟生死、功德圓滿。此20講漸次遞進,講持戒修身之道。說大眾要避免“顛倒沉迷 ”,首需皈依道經師三寶,但皈依不是 “早晚向圣像前口誦禮拜而已”,必須自己皈依身心意真三寶,將宗教形式化入心靈。而后要懺悔從前罪業,不能 “自昧良知,自欺本性”。于是能斷除閉塞昏迷,愚癡暗昧的障礙,說人“心體本同天日,妄情卻似浮云”,云障青天即情迷靈竅,所以有悖理乖張種種行為。又說三教經法及百家之言,悉皆 “斷障明理的法門”。障礙是 “遇境而有”的,愛緣則是 “無始劫前”便種下的 “孽根”,所以愛緣為害更甚,修道要須舍絕愛緣,而后能戒行精嚴、清凈身心等。又將戒法分為三等:初真10戒教人“拘制色身”,不妄動胡行;中極300大戒教人 “降伏幼心”,不妄想胡思;天仙妙戒則教人“解脫真意”,不執著粘縛。
該書還吐露出宗教改革的信息,它否定肉體永生的信仰,而以不著相的定慧為 “修真” 旨歸。如說:“但凡有形的,都有個成住壞空四個字。有為之法,亦是個不長久的。假如借假修真,行功打坐。若是搬精運氣,接命添油,返老還童,長生不死,著相去修,又是有為的假的了。……人之色身修也要死,不修也要死的,縱活千年,終歸于死。”“外道不明此理,即認了真,著了相,把色身也都要修個不死,豈不可笑?”(卷上《密行修真》)該書所講的 “保命延生”,是保守上天所賦之命,亦即全壽,又是自我“法性”的長存。所以要了悟生死,要識真假。如說: “誰曾不死,那見長生?不死者豈是凡身?長生者非關穢質。彭祖至今何在?顏回萬劫還存。不死者我之法身,長生者吾之元氣。”(卷下《功德圓滿》)等等。是全真道教修性說的進一步發揮。
該書的傳播及王常月其人立壇傳戒諸事,使全真道教有所恢復初期重操持戒規的宗風,有所匡正只習長生方術——主要是內丹的流弊。
上一篇:《龍川詞》的主要內容,《龍川詞》導讀
下一篇:《《水經注疏》與《水經注圖》》的主要內容,《《水經注疏》與《水經注圖》》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