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斷腸處明月短松崗
【出典】 唐·孟棨《本事詩·征異》:“開元中,有幽州衙將姓張者,妻孔氏,生五子,不幸去世。復娶妻李氏,悍怒狠戾,虐遇五子,日鞭箠之。五子不堪其苦,哭于其葬。母忽于塚中出,撫其子,悲慟久之,因以白布巾題詩贈張曰:‘不忿成故人,掩涕每盈巾。死生今有隔,相見永無因。匣里殘粧粉,留將與后人。黃泉無用處,恨作塚中塵。有意懷男女,無情亦任君。欲知斷腸處,明月照孤墳。’五子得詩,以呈其父,其父慟哭?!?/p>
【釋義】 傳說唐時張衙將妻孔氏死后作詩有“欲知斷腸處,明月照孤墳”句,表明自已聞知兒子為后母所虐待后的悲痛心情。
【例句】 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蘇軾《江神子》[十年生死兩茫茫]300)此為悼亡妻王氏之作。這里化用孔氏詩句以渲染亡妻墳地的凄涼,抒發(fā)懷想的痛苦。
上一篇:典故《斷腸刺史》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斷腸江南句》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