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通鑒》的主要內容,《明通鑒》導讀
《明通鑒》是夏燮仿效《資治通鑒》體例編撰的一部有明一代編年體通史。同治十二年(1873)刻印于江西宜黃官署。光緒二十三年(1897)又由湖北官書局重???,今有中華書局點校本流傳。
作者夏燮(1800—1875)字嗛甫,又字季理,別號江上蹇叟,謝山居士。安徽當涂縣人,是清朝末年具有愛國思想的史學家。夏燮出身于知識分子家庭,父兄學識淵博,夏燮自幼接受家學熏陶,除熟諳經書、音韻學外,“兼深史學,留意時務”。道光元年(1821)中舉人,初任青陽縣學訓導。道光三十年(1850)任直隸臨城縣學訓導。咸豐十年(1860)秋,入曾國藩幕府,又任江西巡撫毓科、沈葆楨幕僚。其后在江西吉安、永寧、宜黃等縣任知縣。因在宜黃任內歷年虧空,多達幾萬金,被江西藩司劉秉章查覺,歷次交代不清,于光緒元年(1875)在貧病憂憤中去世。夏燮勤于著述,除 《明通鑒》外,尚有 《中西紀事》二十四卷,《五服釋例》二十卷,《粵氛紀事》二十卷,校勘明 《陶安學士集》、吳應箕《樓山堂集》、《國朝汪策算學書》,《校<漢書>八表》等,都刊印發行。尚有《明史綱目考證》、《明史考異》、《謝山堂文集》等,未刊行。
《明通鑒》全書一百卷,包括前編四卷,附編六卷,明紀九十卷。共二百萬字,記載明朝一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歷史。它是夏燮一生精力的結晶,他不滿記載頗失其真的明史,在鴉片戰爭以后,民族斗爭,階級斗爭形勢的推動下,在朋友的鼓勵下,決意從事明史的研究,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證群書,考其異同”乃寫成此書。
在《明通鑒》中,夏燮把明代歷史分為三個部分來寫?!睹髑凹o》起于元順帝至正十二年(1352),迄于至正二十八年(1368),用元朝的年號,記敘朱元璋投奔郭子興參加農民起義軍到建立明朝的歷史?!睹骷o》起自洪武元年(1368),迄于崇禎十七年(1644),記敘朱元璋稱帝后到崇禎縊死煤山、清兵入關的歷史?!陡骄帯菲鹩谇屙樦卧辏诳滴跞辏们宄哪晏枺洈⒛厦髡嗟臍v史,特別是抗清斗爭的歷史。
《明通鑒》一書有它自己的特點,首先夏燮用附編的形式保存南明歷史。附編這種形式可以說是夏燮在編撰《明通鑒》中的一個獨創,是與清政府作合法斗爭的產物。因為清統治者害怕激起漢族人民的反抗情緒,對南明的歷史諱莫如深,不使編入官修的明史。夏燮找出乾隆《附唐、桂兩王本末》于《通鑒輯覽》后的詔令作護身符,巧妙地將南明歷史收入作為附編,納入明史體系。這不僅保存了大量南明史料,而且使明史首尾相連,成為一部完整的歷史著作。其次材料豐富,考訂翔實,夏燮仿照司馬光 《通鑒考異》的辦法,另撰 《考異》,并按胡三省注 《通鑒》的辦法,將 “考異”分注于正文之下。他在《明通鑒》和 《考異》中所引用的資料,有的已經散佚了,但在此書中卻保存著,為我們研究明史提供較多的資料。但夏燮撰述《明通鑒》時,未看到 《明實錄》,又輕信野史中無稽之談,取材上尚多問題,所附評論多據 《通鑒輯覽》的乾隆 “御批”,為人所不滿。
參考文獻
- 1. 夏燮: 《明通鑒》,中華書局,1959。
- 2.《中國史學家傳·夏燮 》,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1984。
上一篇:《明文?!返闹饕獌热?《明文?!穼ёx
下一篇:《明道編》的主要內容,《明道編》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