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的主要內(nèi)容,《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導讀
《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又名 《大悲心咒懺法》、《大悲懺法》等。是宋代天臺宗僧人知禮(見 “十不二門指要鈔”)依據(jù)《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經(jīng)》,按天臺宗的教觀行儀而作的佛教懺儀作法書。此書被編入歷代刊刻的佛教《大藏經(jīng)》中,清代僧人讀體曾依知禮《大悲懺法》重新加以編纂,成《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一卷。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經(jīng)》將知禮此書收于第46卷。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悲心陀羅尼經(jīng)》全稱《佛說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jīng)》,又名 《千手經(jīng)》、《大悲咒》等。所謂 “陀羅尼”,意為總持,指佛、菩薩等說的一種秘密真言、咒語等。據(jù)說誦念此種咒語,能集持善法,抑制惡法。還能發(fā)神通除災患,具有巨大神秘的力量。本經(jīng)即是說大悲觀世音菩薩為大眾說大悲心陀羅尼咒,經(jīng)中觀世音菩薩宣稱,眾生持此大悲心咒,能得安樂,除一切病,滅一切惡業(yè)重罪,成就一切善種,滿足各種希求愿望。若有眾生持此咒語,觀世音菩薩將以千手千眼護持此人,并有諸天龍神等護衛(wèi)等等。本經(jīng)有多種漢文譯本,其中以唐伽梵達磨的譯本最為通行,知禮的“懺法”即依照此本而作。
《大悲懺法》共一卷,分為十科:一嚴道場,二凈三業(yè),三結界,四修供養(yǎng),五請三寶諸天,六贊嘆申誠,七作禮,八發(fā)愿持咒,九懺悔,十修觀行。書中知禮自稱:“此大陀羅尼,忝自髫年便能口誦,且罔諳持法。后習天臺教觀,尋其經(jīng)文,觀慧事儀足可行用,故略出之誠堪自軌。”因此本書是以天臺宗教觀指導修懺。書中詳細解說了在修習“大悲咒”時應該遵循的儀軌法式,并宣稱如能依此法修懺行,即能滅除所有罪惡業(yè)障,消災得福,并可往生西方極樂凈土。
觀音菩薩在中國民間影響極其深廣,因此以他名義講說的“大悲咒”,在中國佛教信徒中極為流行,是佛教徒每天朝暮課誦必念的經(jīng)文。自知禮作《大悲懺法》,依經(jīng)設立行法后,為中國佛教各派所接受,后世修大悲懺基本上都是依其說而行。
上一篇:《助字辨略》的主要內(nèi)容,《助字辨略》導讀
下一篇:《千頃堂書目》的主要內(nèi)容,《千頃堂書目》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