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續文獻通考》的主要內容,《清朝續文獻通考》導讀
《清朝續文獻通考》是記載清后七朝典制文獻的政書,本名 《皇朝續文獻通考》,簡稱《清續通考》。近人劉錦藻撰。有光緒間劉氏堅匏庵刊本。《萬有文庫》二集 “十通”本最為通行。
劉錦藻(1854-1929) ,浙江吳興人。藏書家。光緒十四年(1888) 中舉,光緒二十年 (1894) 中進士,歷任戶部主事、工部都水司行走、內閣侍讀學士。曾與張謇創辦大達輪船公司,任總理。劉氏致力于搜書藏書,1920年動工興建 “嘉業堂”,為著名藏書樓。豐富的史料,為他編纂 《清續通考》奠定了基礎。該書是《清朝文獻通考》的續編。“清三通”是接“續三通”而編的,均自清初編至乾隆五十年,而乾隆五十一年至清末120余年的史料尚未整理,故劉氏以28年的功夫編成本書。起初僅編至光緒三十年,按《清文獻通考》項目,僅增 《外交》、《郵傳》二門,共320卷;后增編至宣統三年,補《憲政》、《實業》二門,才續成清朝一代的史料。
本書400卷,30考。1、田賦考; 2、錢幣考; 3、戶口考; 4、職役考; 5、征榷考; 6、市糴考; 7、土貢考;8、國用考;9、選舉考; 10、學校考;11、職官考;12、郊社考; 13、群祀考; 14、宗廟考; 15、群廟考;16、王禮考; 17、樂考; 18、兵考; 19、刑考; 20、經籍考;21、帝系考;22、封建考;23、象緯考;24、物異考;25、輿地考;26、四裔考;27、外交考;28、郵傳考; 29、實業考; 30、憲政考。
本書內容豐富。于前考多有增定。如國用考增銀行、海運諸目;學校考增書院、圖書、學堂諸目;兵考增陸軍、海軍、船政諸目。其中,新增四考: 《憲政考》歷述清末改良派的各種活動及影響;《外交》、《實業》和《郵傳》三考詳記中外關系、工商實業及交通郵電,以適應道咸以后所出現的新形勢。其中對于海外華工情況亦作具體記述。尤值得一提的是《經籍考》中把經、史、子、集分26考:經——五經、論語、中庸、孟子、孝經、經解、四書、樂、儀注、小學;史——正名、編年、紀事、詔書、奏議、別史、雜史、傳記、載記、史評、史抄、政書、職官、地理、時令、譜牒、目錄;子——儒家、法家、雜家、小說家、農家、譜錄、天文、推算、五行、占筮、刑法、兵家、醫家、類書、藝術、道家、釋家、神仙; 集——楚辭、別集、詩集、歌詞、總集、文史,它是《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以后清代目錄學的重要著作。所著錄者,在書名、卷數、作者姓名之外,略記作者生平、編撰經過等。在 《子部·雜家類》中,詳列清代所刻叢書113種的子目,包括幾千部幾萬卷書,無異于一部叢書子目匯編。
本書素以系統完整、史料豐富見稱。不但將清末的銀行、海運、厘金、洋藥、書院、學堂附敘于 “國用”、“征榷”、“學校”各考內,且新創 “外交”等四考。特別是反映清末的經濟、政治、交通、國際關系方面,較之 《清史稿》 更全面。
本書問世較晚,后人未做過系統的語言文字和史實的考據校證工作。
參考文獻
- 1. 張志哲: 《中國史籍概論》,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
- 2. 魏隱儒等: 《古籍版本鑒定叢說》,印刷工業出版社,1984。
上一篇:《清朝文獻通考》的主要內容,《清朝文獻通考》導讀
下一篇:《清朝通典》的主要內容,《清朝通典》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