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山堂話本》的主要內容,《清平山堂話本》導讀
《清平山堂話本》,原名《六十家小說》,是一部明代編印的話本集。原編印者洪楩。1928年日本學者長澤規(guī)矩也在內閣文庫發(fā)現(xiàn)中縫印有“清平山堂”字樣的3冊話本,共15篇,因無封面和序目,不知編者和書名。馬廉根據(jù)“清平山堂”是洪楩的齋名,所刻書籍版心刊“清平山堂”,因而認定這3冊話本也是洪氏刻書,約刻于嘉靖二十年至三十年(1541—1551)。1929年北平古今小品書籍印行會將這15篇影印出版,定名為《清平山堂話本》。1933年馬廉在寧波又發(fā)現(xiàn)天一閣舊藏“清平山堂”刻印的3冊話本,每冊書根有題字,分別為:《雨窗集上》(5篇),《欹枕集上》(2篇僅殘存7葉),《欹枕集下》(5篇)。1934年馬廉以“平妖堂”名義將此3冊影印,即以《雨窗欹枕集》為書名。1936年阿英發(fā)現(xiàn)的《翡翠軒》和《梅杏爭春》兩篇,也屬于清平山堂話本,因殘缺太甚,未曾印行。后來戴望舒發(fā)現(xiàn)清人顧修《匯刻書目初編》中著錄《六家小說》,分《雨窗》、《長燈》、《隨航》、《欹枕》、《解閑》、《醒夢》6集; 又,明人晁瑮《寶文堂分類書目》亦載《隨航集》10種。其后研究者又發(fā)現(xiàn)明人田汝成《西湖游覽志》(嘉惠堂本)卷2說: “《六十家小說》載有西湖三怪,時出迷惑游人,故壓師作三塔以鎮(zhèn)之。”而清平山堂話本中正有《西湖三塔記》,因知清平山堂話本原名應是《六十家小說》,《匯刻書目》的“六家”系“六十家”之誤。全書6集,每集10篇,共60篇。但《六十家小說》僅是全書匯集以后起的總名,從刊刻板式(如每篇自為起訖,不分卷次,總名和集名均不見于正文等)來看,清平山堂話本實際是隨刊隨印的。美國韓南認為《六十家小說》的書名和板式都反映出是受了明代顧元慶 (1487—1565)編刻的《四十家小說》的影響。(見英文本 《中國白話短篇小說》,哈佛大學出版社,1981)今本《清平山堂話本》包括日本內閣文庫藏15篇和馬廉藏12篇,共27篇(含殘篇),有文學古籍刊行社影印本(1955,1987),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譚正璧校注本 (1957)。
洪楩,字子美,明嘉靖時浙江錢塘(今杭州)人,以祖蔭,仕至詹事府主簿。書齋名“清平山堂”,藏刻書籍甚富,刻有《夷堅志》、《唐詩紀事》等。
此書所收作品,有一部分在篇末的標題前冠有“新編小說”或“小說”字樣,當是小說家的話本。但有的并非純粹的話本體裁,如《藍橋記》、《風月相思》,除了前后有“入話”、“正是”的形式外,正文全是文言,可能只是說話人作為底本抄錄的資料(《藍橋記》抄自唐人裴铏的《傳奇》)。《清平山堂話本》的29篇(包括阿英發(fā)現(xiàn)的兩篇)話本中,據(jù)胡士瑩考證,屬于宋代作品的有12篇,屬于元代的6篇,屬于明代的11篇。宋代12篇是:《西湖三塔記》、《合同文字記》、《風月瑞仙亭》、《藍橋記》、《洛陽三怪記》、《陳巡檢梅嶺失妻記》、《五戒禪師私紅蓮記》、《刎頸鴛鴦會》、《楊溫攔路虎傳》、《花燈轎蓮女成佛記》、《董永遇仙傳》、《梅杏爭春》。元代6篇是: 《柳耆卿詩酒玩江樓記》、《簡帖和尚》、《快嘴李翠蓮記》、《曹伯明錯勘贓記》、《錯認尸》、《陰騭積善》。其余11篇為明代作品。但上述定為宋元時的話本,大都已經(jīng)明人改動,確切的創(chuàng)作年代仍有待進一步考訂。
《清平山堂話本》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我國話本小說集的最早刊本,它基本上保存了早期話本的本來面目,如前有 “入話”,后有 “散場”( “話本說徹,且作散場”),以及其他一些說話人的術語或套語。它收錄的話本還具有不同的風格和體制,如《快嘴李翠蓮記》描寫一個心直口快、敢于訓斥丈夫和頂撞公婆的女子,通篇以韻語的唱詞為主體,從內容到形式,都別具一格。馬廉說:“李翠蓮乃民間傳說故事之最廣遠者;演變至今,秦腔劇中有 ‘十萬金’,通常名 ‘李翠蓮上吊’;而小說《西游記》第11回劉全進瓜,早采之為說部資料矣。此本所記李翠蓮為快嘴媳婦,別出 《西游記》中故事以外,是則考究風俗學者所更足珍貴者也。”(《清平山堂話本序目》)《清平山堂話本》中有10篇經(jīng)馮夢龍改編后,收入他編刻的 “三言” 中。
由于《清平山堂話本》為研究話本的發(fā)展提供了最可靠的資料,因此它的發(fā)現(xiàn)意義重大,許多中國小說史研究家如鄭振鐸等都曾撰寫專文加以評述。
參考文獻
- 胡士瑩: 《話本小說概論》,中華書局,1980。
上一篇:《清代禁毀書目》的主要內容,《清代禁毀書目》導讀
下一篇:《清忠譜》的主要內容,《清忠譜》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