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叢書》的主要內容,《豫章叢書》導讀
《豫章叢書》是近代一部輯錄江西地方文獻的郡邑叢書。清末民初胡思敬輯。成書于1915—1920年間。江西古稱豫章,由此而得書名。有民國豫章叢書編刻局刊本。
胡思敬(生卒年不詳),字笑緣,又字紹堂,亦稱漱唐,別號瘦篁,江西新昌(今宜豐縣)人。光緒二十年(1894)進士,曾任清朝稽勛司主事、監察御史等職。胡氏出身于書香世家,自幼勤奮好學,有堅實的中國古文化功底。入京做官后,他不滿足于已有的學問,多方購書讀書,藏書達數屋之多。清宣統三年(1911),他見國事不可復為,遂辭官歸隱于家鄉南昌東湖之濱,筑問影樓為藏書室,以后矢志于收集整理江西地方文獻的工作。他為搜求異本,多方奔走,并精心考證,在校書過程中寫下了6萬余字的校勘題識文字,歷時6載有余,終于編成了《豫章叢書》。
該書共收錄江西歷代學者的著作104種、676卷。計收經部書12種,史部書21種,子部書12種,集部書59種,各書大體依經、史、子、集順序排列。該書所收均為宋代以來江西籍學者的各類著作。胡氏所搜集的書籍中,有不少是珍善本。四庫未收本和清代禁毀書。如明朝右僉都御史陳泰來的《陳節愍公奏稿》,乃陳氏給明皇帝的奏書,具有強烈的反清忠明思想,被清政府明確列入禁毀書,陳氏家人冒著滅族之險保存下此書,胡氏搜集刊刻此書時于跋中寫道:“此本從柴源陳氏家譜中錄出,于關東用兵利害,地形險要,言之最詳。其上宏光及遺招撫二書,尤冗忠憤,當時陳氏子孫秘藏未出,乾隆迭興文字之獄,此書未經損毀。”可見搜求、流傳該類書之艱難。另有《明人小史八種》、《宋人小史三種》、《九宋人集》等書均系胡氏歷盡坎坷,從民間收輯而來,不少久已失傳的書賴此得以保存下來。《豫章叢書》所收之書,書首存有《四庫提要》中有關此書的內容,繼之是正文,書末有胡思敬等人的校勘題識文字。尤值稱道的是胡氏所撰題識文字,涉及版本學、目錄學、校勘學、分類學、圖書館學等多學科領域,考版本、證源流、析作者、評得失,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豫章叢書》是現存最大的一部江西地方文獻著作匯編,該書所收的從各種渠道搜集的著作很多是珍善本,為搜集、整理和保存江西地方文獻珍本做出了重要貢獻。胡氏等人為每種書所撰的題識文字,旁征博引,內容宏富而言簡意賅,實為一部學術價值較高的江西地方文獻提要目錄,為后人進一步整理、研究江西地方文化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和有利條件。
上一篇:《說郛》的主要內容,《說郛》導讀
下一篇:《述異記》的主要內容,《述異記》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