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后傳》的主要內容,《水滸后傳》導讀
《水滸后傳》是清代的一部長篇小說。陳忱著?,F存最早的本子是康熙甲辰(1664)刊本,8卷40回,題“古宋遺民著,雁宕山樵評”。封面書題頁與版心下均刻有 “元人遺本”4字。首宋遺民原序、雁宕山樵萬歷戊申 (1608)序。目錄后有 《水滸后傳略論》,題 “樵余偶識”。(據柳存仁 《倫敦所見中國小說書目提要》)所謂“元人遺本”和萬歷戊申的年月都是假托。古宋遺民、雁宕山樵和樵余,實即陳忱一人之化名。另有蔡元放評《水滸后傳》刻本,10卷40回,題 “古宋遺民雁宕山樵編輯,金陵憨客野云主人評定”。首有乾隆三十五年(1770)蔡元放序及“讀法”。今有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
陳忱 (約1613—?),字遐心,號雁宕山樵,浙江烏程 (今湖州) 南潯鎮人。在 《烏程縣志》、《南潯鎮志》等方志中記載了陳忱的一些事跡。他具有強烈的民族意識,明亡后,絕意仕進,曾與顧炎武、歸莊等組織驚隱詩社。他生活貧困,“賣卜自給”,“身名俱隱,窮餓以終”。他 “好作詩文”,除 《水滸后傳》外,還有《雁宕雜著》、《雁宕詩集》、《續廿一史彈詞》、曲本《癡世界》等,多散佚不傳?!睹髟娋C》和《潯溪詩徵》中收有他的詩作?!端疂G后傳》1664年刊本封面書題頁上的說明中提到“世有刪改前傳自目為才子書者,其是非頗繆”,托名樵余的《水滸后傳略論》也明顯受到金圣嘆《水滸傳讀法》的影響,因此《水滸后傳》必定成書于崇禎十四年(1641)金批本《水滸傳》刊行之后。根據《水滸后傳》第1回序詩所說“千秋萬世恨無極,白發孤燈續舊編”,一般推斷這部小說是他晚年之作。小說初刊于1664年,這時他大約還在世。
《水滸后傳》是100回本《水滸傳》的續書。它描寫宋江征方臘后,未死的梁山英雄李俊、阮小七、燕青等32人在各地重舉義旗,并參加抗金斗爭,最后到海外創立基業的故事。由于蔡京、童貫等奸臣及其爪牙們魚肉百姓,繼續迫害梁山英雄,阮小七等在登云山、李應等在飲馬川、李俊等在太湖先后集結起義,反抗官府。李俊等先退出太湖,到海外謀取王業,占據了暹羅國清水澳島,擊敗金鰲島來犯之敵,與暹羅國王定盟。在金兵南侵、徽欽二帝被俘后,梁山英雄參加了抗金斗爭。燕青、楊林潛入金營,向徽宗獻青果、黃柑,以示微忠。李應等殺了蔡京等四兇,眾英雄會集登云山,沖破金兵重圍,棄寨出海,與李俊會師。最后寫宋高宗被金兵困于牡蠣灘,李俊提兵救駕,高宗封李俊為暹羅王。
陳忱自稱《水滸后傳》是一部“泄憤之書”。他在《水滸后傳略論》 中談到了5個方面的 “憤”,頭兩個“憤”是:“憤宋江之忠義而見鴆于奸黨,故復聚余人,而救駕立功,開基創業;憤六賊之誤國,而加之以流貶誅戮”。這表明作者在書中寄寓著對明亡教訓的總結和亡國隱痛,他之所以不但繼承《水滸傳》描寫官逼民反,而且著重批判奸臣誤國賣國的罪行和歌頌英雄們抗金救駕的愛國精神,正是出于這個原因。百回本《水滸傳》第99回有李俊等7人“從太倉港乘駕出海,自投化外國去了,后來為暹羅國之主”的話,這是《水滸后傳》中李俊故事的根據。但陳忱選擇這一題材,無疑與當時明永歷帝流離南中、鄭成功等出沒海上的現實背景有著密切關系。
《水滸后傳》里的英雄,除了少數幾個是新出現的梁山泊英雄的后代外,都是前傳里的人物。作者在《水滸后傳略論》中說:“《后傳》有難于《前傳》處?!肚皞鳌风U空畫影,增減自如;《后傳》按譜填辭,高下不得?!肚皞鳌穼懙谝涣魅耍滞獬錾?《后傳》為中材以下,苦心表微?!笨偟恼f來,《后傳》在人物塑造方面雖然比不上《水滸傳》,但還是比較成功的,幾個主要人物如燕青、樂和、李俊等人的性格,既有與《前傳》一致的地方,又寫出了他們在新的現實斗爭中的成長、發展。
上一篇:《水滸傳》的主要內容,《水滸傳》導讀
下一篇:《水經》的主要內容,《水經》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