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川先生文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神宗熙寧二年任參知政事,后拜相,主持變法。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謚文,又稱王文公。王安石是歐陽修倡導的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積極參加者,他主張“文章合于世”(《送董傳》),“務為有補于世”(《上人書》),表現出功利主義的傾向。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政論文多為變法服務,具有強烈的戰斗性,如《上仁宗皇帝言事書》、《答司馬諫議書》等;其記敘文不重寫景狀物,而屬意于借端說理、載道見志,如《傷仲永》、《游褒禪山記》,某些作品因此而顯得形象性不足。他的詩歌今存1500余首,很有特色,自成一家。早期多政治詩、《河北民》、《感事》、《兼并》、《省兵》等密切聯系社會現實,內容充實;晚年罷相閑住金陵,一方面寫詩歌頌新法成效,如《歌元豐五首》、《后元豐行》等,并借詩曲折言志,如“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北陂杏花》);另一方面寄情山水,陶冶性情,寫出了一些精美工麗的山水田園詩,如《泊船瓜洲》,其中“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兩句,傳誦極廣。王安石詞作不多,然《桂枝香·金陵懷古》一闋,足可稱雄詞壇。
王安石有《臨川先生文集》和《王文公文集》兩種本子,都是100卷而內容不盡相同。1959年中華書局整理出版的《臨川先生文集》,校對較精,又收補遺,可以“王安石全集”視之。《王文公文集》有1974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唐武標校本。王詩注本以宋李璧《王荊公詩箋注》50卷影響較大;1958年中華書局有校點本。清人蔡上翔《王荊公年譜考略》,有中華書局本,上海人民出版社重印本。
上一篇:《中庵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樂章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