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升經》的主要內容,《西升經》導讀
《西升經》原名《西升記》。是道教吸收先秦道家思想的重要著作。舊說為尹喜記錄老子言論而成,蓋成書于魏晉時期,撰人不詳?!墩y道藏》收有本書宋徽宗注3卷,北宋道士陳景元集注6卷。集注本收錄北魏劉仁會、北周韋處玄、唐初徐道邈、李榮及沖玄子五人部分注文?!稛o上秘要》摘錄本書部分章節。
《西升經》共39章(集注本缺第19章),約4千余字。論述宇宙生成、宗教修養等觀點。關于宇宙生成,《西升經》吸收秦漢哲學道與氣的思想,又引用佛教四大說,認為無形端的“道”是萬物的種子,因緣于地水火風的四時運行,積氣以成實體。書中有“氣為生者地,聚合凝稍堅”等說法。又由于積氣虛實不均,所以事物(包括人)有性行上的差異。氣在運行中必然交感激蕩,于是產生了精神意念,猶如撫琴而起樂聲。聲色利誘人的六根動蕩,于是有生死存亡等變化。從變化的角度看,萬物沒有常住之態,生命也稍縱即逝,所以應該復歸原始未化的狀態,如《道象章》說:“道變示非常,欲使歸其真?!睔w真即需修道養氣。
其次,《西升經》論述了道教煉養的基本觀念——形神合同。人和萬物一樣,是因積氣而有形體的,如說:“吾與天地分一氣而治”。(《我命章》)“直以積氣聚血成我身耳。”(《生置章》)而人的精神又產生于氣的運行交感,可見生命體現為形神密不可分。要想生命永存,就必須形神合歸一處,《神生章》說:“神生形,形成神。形不得神,不能自生;神不得形,不能自成。形種合同,更相生,更相成?!毙紊穸疾荒塥毩⒋嬖冢缘澜绦逕拸娬{形神雙修?!段魃洝沸紊窈贤挠^點,成為貫穿道教史的基本觀念。
再次,《西升經》提出“我命在我不屬天地”的信念。既然人體與天地日月一樣都是氣行氣化的產物,為什么不能與日月共悠久呢?《民生章》說:“民之所以輕命早終者,民自令之耳。非天地毀、鬼神害,以其有知,以其形動故也?!庇兄獎t思勞神疲,形動則元氣散耗,于是形神離異而失生本。知與欲出于人本身,這正如火由木磨擦而生,木由火起而毀滅,《重告章》說:“如木自出火,還復自燒腐。”所以說,人體生命的壽夭,決定于人自身,《我命章》說:“我命在我不屬天地。我不視不聽不知,神不出身,與道同久?!?/p>
最后,《西升經》闡述了“天道減盈滿,補虛空”的思想。認為盈則補虛是物性自然,以此言之修養,“身之虛也而萬物至,心之無也而和氣歸。”(《身心章》)所以有道圣人尚樸素,歸童蒙,損思慮而塞邪智,這又叫知一或守一。世俗生活總在不斷地向人灌輸各種欲望,“億載無畢”;世俗的教育向人傳授繁雜的知識,計較利害,盤算得失,但卻“不知其所由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是大不知也”(《皆有章》)。所以修道者止念除垢,靜心守一,以長生久視為先,以清虛靜泰為重,既不追求淺俗的物欲滿足,也不以無欲自賞。因為自持無欲之念,又反為其所累,《觀諸章》說:“ 自謂定無欲,不知持念異?!薄稙榈勒隆氛f:“以其有思念,故與道反矣。”這一思想開導了隋唐“重玄之道”的理論先聲。
《道藏》太玄部的最初經典為《道德經》、《妙真經》、《西升經》三種。《道教義樞 ·三洞義》說:“太玄者,重玄為宗,老君所說。而尹生所受,唯得《道德》、《妙真》、《西升》五卷。”自隋唐道教“重玄”思潮興起以后,《西升經》的影響日漸廣泛,屢為道士稱引。陳景元《西升經集注序》說:“其微言奧旨,出入五千文(即《老子》)之間。”宋徽宗注《序》也稱:“是書蓋與五千文相為表里。”本書及劉仁會、韋處玄、徐道邈、李榮、沖玄子五人注,都是研究道教吸收先秦道家思想的重要資料。
上一篇:《西京雜記》的主要內容,《西京雜記》導讀
下一篇:《西廂記》的主要內容,《西廂記》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