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蔀通辨》的主要內容,《學蔀通辨》導讀
《學蔀通辨》是 一部哲學著作。明陳建撰。有《西京清麓叢書續編·辨字七種》本,《聚德堂叢書》本,《叢書集成》本。
陳建(1497—1567),號清瀾,廣東東莞人。曾任教諭、知縣。明代思想家。
本書共12卷,分前編、后編、續編、終編四部分。每編再分上、中、下。不列卷名。
本書旨在“專明一實,以抉三蔀。”“蔀”者,蔽障也,取其名意謂“佛與陸王為學之三蔀”。王守仁發展陸九淵的 “心學”,與程朱一派相抗衡,本書則專門維護程朱之學。它采用朱子文集、語錄、年譜以及其他著作進行辨析。前編闡述朱熹、陸九淵 “早同晚異”,反對王守仁的“朱子晚年定論”之說,替朱辯護,后編指責陸學“陽儒陰釋”。續編抨擊佛學“近似惑人”。終編明確 “圣賢正學不可妄議”。
本書后世無甚研究。清乾隆間,李紱欲調合朱陸學說,曾撰 《學蔀通辨辨》,反駁陳建之說。
參考文獻
- 1. 中國哲學史學會: 《論宋明理學》,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
- 2. 張立文: 《宋明理學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5。
上一篇:《學津討原》的主要內容,《學津討原》導讀
下一篇:《宣和書譜》的主要內容,《宣和書譜》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