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蠅王》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長篇小說。英國著名作家威廉·戈爾丁著。198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其獲獎是“因為他的小說具有明晰的現實主義敘述技巧和故事虛構的多樣性及普遍性。闡明了當今世界人類的狀況。”他的獲獎作品有《蠅王》、《塔尖》、《金字塔》、《看得見的黑暗》等。
《蠅王》是戈爾丁的成名作。作品描寫一群6至12歲的英國學童在未來的一次世界大戰中流落荒島,由于離開了文明社會而使人性中某些固有的本能得到了充分發展,他們最終墮落成殘殺同類的野蠻人。小說著重刻畫了人在不受約束狀態下內心的狠毒,雖然某種程度上也潛藏著善良的一面,并存在善惡之間的斗爭。這群兒童起初還試圖維持文明社會的倫理和組織,但是由于領導人的腐敗,漸漸互相追捕,殘殺,致使野蠻,獸性畢露。書中的人物并沒有簡單地被分為“好人”和“壞人”,雖然西蒙和杰克是善與惡兩個極端的例子。拉爾夫彬彬有禮,皮吉通情達理,兩人卻都參與謀殺。小說告訴人們,人性是復雜的。
戈爾丁善于運用現實主義式的敘事方法,編撰寓言故事,來表達他的哲學和道德觀念,被人們譽為“寓言編撰家。”
上一篇:《蝦球傳》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視覺藝術的含義》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