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知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英國著名哲學家卡爾·波普爾后期重要的論著。本書副標題稱作“一個進化論的研究”。作者在其后期把研究中心從方法論擴展到知識的本體論地位的問題,因而轉到對世界的性質和結論以及整個宇宙進化的闡釋。本書根據牛津大學出版社1972年第一版譯出,中國上海譯文出版社于1987年9月出版發行。編入《二十世紀西方哲學譯叢》。全書30萬3千字。在這本書中,他提出了著名的“知論進化論”和“三個世界”的理論,引起了世界范圍的哲學家、科學家的濃厚興趣和熱烈爭論。共分9章:第1章——猜想的知識:我對歸納問題的解決;第2章——常識的二重性,贊同常識實在論和反對常識知識論的理由;第3章——沒有認識主體的認識論;第4章——關于客觀精神的理論;第5章——科學的目的;第6章——關于云和鐘;對理性問題與人類自由的探討;第7章——進化與知識之樹;第8章——實在論著的邏輯論、物理觀和歷史觀;第9章——對塔爾期基真理論的哲學評述。通覽全書不難看出,本書的思想傾向非常鮮明,反對主觀主義知識論,提倡客觀主義知識論。且全書內容豐富,論述詳細,文字易懂,可讀性強。
上一篇:《審美教育書簡》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對笛卡爾〈沉思〉的詰難》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