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漢書集解》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后漢書》校注本,清代王先謙撰。范曄的《后漢書》問世后,梁代的劉昭為之作注,側重說明史事的異同;其后唐代章懷太子李賢為之作注,側重注釋字句,但成于眾手,踳駁漏略之處不少。唐代以后,研究《后漢書》者甚眾,成果累累,但散見于諸書,求索不易。本書以汲古閣本為底本,廣泛收集諸家研究考證的成果,大大方便了讀者。特別是惠棟的《后漢書補注》、侯康的《后漢書補注續》、沈銘彝的《后漢書又補》、陳景云的《兩漢書舉正》、王鳴盛的《十七史商榷》、錢大昕的《三史拾遺》、《廿二史考異》、錢大昭的《兩漢書辨疑》、趙翼的《廿二史札記》、洪亮吉的《四史發伏》、沈欽韓的《兩漢書疏證》、周壽昌的《兩漢書注補正》等著作,于《后漢書》博引旁證,所見有同有異,本書都廣泛采用,詳加辨析,還經常附以己見,對正確理解《后漢書》的本意,了解和研究史實、都大有裨益。本書是公認的目前資料最豐富、最便于學者使用的《后漢書》校注本,初版于1915年,為虛受堂刊本,1981年中華書局曾據虛受堂刊本影印出版。
上一篇:《史記新證》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四庫輯本別集拾遺》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