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音
指一個詞在讀音時,某個音節比鄰近的音節讀得更重。有些語言學家和詩律學家把重音等同于重讀(stress);有的主張重讀僅是重音的一個要素;有的則認為二者全然不同。關于重音的性質,詩律學界歷來存在不同意見。爭論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重讀音節是否比非重讀音節有更高的音調?它的讀音時間是否比非重讀音節的時間更長?它是否讀得更響亮?它有沒有獨特的音色或音質?它的特征是否可能與某種神秘的、不能用音高、音長、響度、音質說明的“能量”或“脈沖”有關系?雖然詩律學家和語言學家對上述問題很少取得一致的意見,但是一般人還是能夠領會重音的意義的。例如:
To me the meanest flower thatblows can give....
對于我,那些盛開的花兒,即使再平凡,也能給予……
對上面這一行詩即使最不敏感的人也會覺察出它是由重讀與非重讀音節交替組成的。
不管給重音下什么定義,它都可以劃分成無數個等級。但是為了便于格律分析,詩律學家在實用中一般把重音分成三等:主重音、次重音、弱重音。
重音也可以分成以下幾類:(1)詞源或語法重音。這是根據前綴或后綴對詞根的關系而決定的一種常見的重音類型;(2)修辭或邏輯重音。這是按照上下文的意義,對某個音節所給予的強調,如:
Have you the money? Have you themoney?
你有這筆錢?你有這筆錢?
(3)音律重音。這是指傳統詩歌中,按照音律規定反復出現在詩行中的重音。從各類重音的關系上說,大多數現代的詩律學家認為音律重音幾乎總是屬于修辭重音的,但也認為一些流行民謠中的那種少見的“牽強重音”不在此限,如:
And I fear, I fear, my dear master,
That we will come to harm.
(Sir Patrick Spens)
我擔心,我擔心,親愛的主人,
我們會橫遭傷害。
(帕特里克·斯彭斯爵士)
另一方面,許多18世紀和19世紀早期的詩律學家又主張修辭重音從屬于音律重音。
重音是日耳曼語重音詩歌和重音音節詩歌詩律的音律基礎。這兩類詩歌所采用的重音通常是修辭重音。重音前移(Recessive Accent)兩個詞,前一個詞(通常是雙音節詞)詞末重讀,后一個詞詞首重讀,這時為了保持輕重音相間的節奏,可將前詞的詞末重音前移一音節。如英語中的complete一詞,重音原在詞末,但在下列莎士比亞《一報還一報》的一句臺詞中,complete一詞的重音就發生前移:“Can piece a complete bosom”,因為緊隨其后的bosom重音在詞首。莎士比亞等早期詩人以及后來的浪漫派詩人均常采用這種重音前移方法,但在今天已不常見。
上一篇:迦梨陀娑
下一篇:金云翹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