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惠思我,
褰裳涉溱。
子不我思,
豈無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
(溱、人,真部。)
子惠思我,
褰裳涉洧。
子不我思,
豈無他士?
狂童之狂也且!
(洧、思、士,之部。)
[譯文]
你多情思念我,就該提起衣裳涉過溱河。如果你不想念我,難道就沒有別的人嗎?傻小子你可真傻啊!
你多情思念我,就該提起衣裳涉過洧河。如果你不想念我,難道就沒有旁人了嗎?傻小子你可真傻啊!
[評介]
《褰裳》二章,章五句。這是男女相愛,女人戲謔男人的詩,是一篇打情罵俏的民間戀歌。
《詩序》說:“《褰裳》,思見正也。狂童恣行,國人思大國之正己也。”《箋》云:“狂童恣行謂突與忽爭國更出更入而無大國正之。”從本詩中看不出有什么“狂童恣行”和“國人思大國之正己”之意。朱熹在《詩集傳》中說本詩是“淫女語其所私者曰,子惠然而思我,則將褰裳而涉溱以從子。子不我思,則豈無他人之可從,而必于子哉。狂童之狂也且,亦謔之之辭。”此說基本上還是正確的。只是冠以“淫”字未妥。此外,說“褰裳而涉溱”者到底是誰,是女子還是男子?朱熹并沒有說清楚,從“將褰裳而涉溱以從子”句之意,怕是指女子。難怪今人有“如果你真是死心塌地愛我,我牽著裙子馬上就跟你渡過溱水”之說。以詩的本意該是女子故意激動男子:如果愛“我”,你就不要怕涉溱而來。毛奇齡在《毛詩寫官記》中說:“女子曰,子思我,子當(dāng)褰裳來。嗜山不顧高,嗜桃不顧毛也!”這話說得很好,若是真心相愛,還怕什么溱水洧水?
《朱子語類》里說:“詩中狂童之詞是恁意思,作《序》者但見子太叔賦此詩,韓宣子曰,起在此,敢勤子至于他人乎?便以為思大國之正己,不知賦詩但借其言以寓己意。”這便可以證實(shí)朱熹解說此詩是通過批判《詩序》和《左傳》子太叔賦此詩一事得來,不是憑空隨便說出的。他說“賦詩但借其言以寓己意”,這話說得完全正確。春秋時(shí)候,列國交往,常常賦詩寓意。假如有人說,鄭六卿餞送韓宣子,子太叔賦《褰裳》,怎么敢用本國淫詩獻(xiàn)給大國的卿相呢?有誰還敢暗譏他為“狡童”呢?這就是由于不顧歷史事實(shí),不知道古時(shí)賦詩往往是斷章取義的,并不一定要用詩的本義。子太叔為韓宣子賦《褰裳》只是借詩寓意。鄭國曾兩次在外交宴會上都因賦了《褰裳》一篇小詩,有助于取得了一時(shí)外交上的勝利。而《詩序》之說原來是因?yàn)閹讉€小國助突攻忽,而站在忽這方面的國人也希望有大國助忽攻突。我們知道《詩序》往往根據(jù)《左傳》立說,無疑地它關(guān)于這詩也是根據(jù)了《左傳》子太叔賦《褰裳》一事,就用了這賦詩的意義說成“思大國之正己”一個意義,作為詩的本義。因此,我們可以說,關(guān)于《褰裳》一詩,《詩序》是用了貴族賦詩的意義,《詩集傳》則用了民俗歌謠的意義,所以兩者說法迥異。但是《詩集傳》好象是用了詩的本義,直截了當(dāng),通俗平易,更容易被一般人所接受。
清人王先謙引胡承珙說贊同《詩序》,姚際恒則既不從《詩序》忽突爭國之說,也不完全同意《詩集傳》“淫詩”之說。而清人王鴻緒在《(欽定)詩經(jīng)傳說匯纂》中引唐汝諤之說還是比較符合詩的本義的:“此淫女欲所私者思己而故謔之也。”若去掉“淫”字則更近詩義了。清人方玉潤則認(rèn)為本詩是“思見正于益友也”。他說:“詩人有望于良友之裁,成其子弟也,故遺之以詩曰:子弟之待正于君也久矣,子其惠然思我而來臨乎?溱洧雖深,一褰裳可涉渡也。若其無意,則豈無他人之相觀益善乎?抑豈無他士之砥礪于成乎?而無如子弟輩之狂,日見其狂而未知所裁者,非不能正其狂也。子慎勿辭焉也可。”詩中哪里有什么“思見正于益友”?我們從詩上無論如何也看不出一點(diǎn)“正”的痕跡來,怎么有“正于益友”之意呢?此說可謂標(biāo)新立異,用他自己的話說,“自來此詩無是解者”。
關(guān)于本詩的主旨,今人多從余冠英先生說:“這是女子戲謔情人的詩。”第一章,“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第二章只易“洧”、“士”二字。詩的大意是說:你要是愛我想我的話。你就趟過溱水和洧水,到我這里來,你要是不把我放在心上,總是三心二意的話,還有別的小伙子等著我呢。這首詩所寫的女子和前一首《狡童》所寫的女子,性格很不相同,對所謂失戀的態(tài)度也不相同。本篇比較潑辣,想得開,不為失戀而苦惱,而前一篇比較纏綿,依戀舊情,竟至廢寢忘食。當(dāng)然本篇中的女子也未必覺得自己就是真的失戀。但是,對比之下,不難看出這兩首詩的女子形象都是非常鮮明的。
本詩也同其他民歌一樣,采用了重章疊唱的形式,繪聲摹狀,表情達(dá)意,讀來有身臨其境之感。兩章里都用了“子惠思我”和“子不我思”兩句。惠者,愛也。(用朱熹說)這兩句都有假設(shè)之意,可是前句是從正面提出來的,而后句是從反面提出來的。句式不同,情韻各異。但是語意還是連貫的。“褰裳涉溱(洧)”的重唱則表達(dá)了少女美好的愿望,真摯的感情。反復(fù)詠唱,更能體味到姑娘那顆焦急的心在激蕩,熱切盼望小伙子的到來。“豈無他人(士)?”的疊唱妙極,最能表現(xiàn)少女爽朗而不羞澀,活潑而不拘謹(jǐn)?shù)莫?dú)特性格。“你要不愛我,難道就沒有別的小伙子愛我了嗎”,這句話的意思不能理解為少女朝三暮四,該是那位姑娘情波激蕩無法抑制,挑逗那個青年,在跟他開玩笑之意,其實(shí)她對情人并無二心。這樣寫使詩歌曲折跌宕,搖曳多姿,讀來不會覺得平淡寡味。最后以六字句收尾,不僅使詩歌的語言錯落有致,富有節(jié)奏感,也真實(shí)地揭示了少女的內(nèi)心世界,從對小伙子的期待愛戀中流露出了一點(diǎn)兒責(zé)怨。讀后倍覺含蓄,風(fēng)趣有味。
上一篇:《裳裳者華》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訪落》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