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川文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萬年(今西安)人,晚唐著名詩人。他“剛直有奇節”(《新唐書》本傳),不肯趨炎附勢,官小位卑,不受重用,一生郁郁,壯志不伸。杜牧詩與李商隱齊名,并稱“小李杜”,以別于李白、杜甫。他的詩,雄姿英發,疏朗俊爽,風流華美,明麗雋永,意境深遠,在唐代詩人中獨樹一幟,繼中唐韓柳元白之后卓然一家。杜牧存詩200余首,許多詩反映了社會重大問題,具有較強烈的現實意義。他的五古和七律多有佳制,而其成就最高的則是七絕。他能利用僅28字的短小篇幅,以極精煉的語言,勾勒出一幅鮮明的畫面,并且在委婉含蓄之中,流露出無限的感慨,詠史、感懷、寫景、抒情,無所不工,特別受人喜愛。如《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除詩外,杜牧的文、賦亦足稱大家。其《阿房宮賦》深切時弊,形式上采用融敘事、議論、抒情為一爐的新體“散賦”,對后世賦體的發展有重要影響。杜牧的個別詩篇格調不高,表現了封建士大夫情趣。
杜牧的集子由其甥裴延翰編次,共20卷,收詩、文450篇,因杜牧有別墅在樊川,故命名為《樊川文集》。詩注本以清人馮集梧的《樊川詩集注》為好,197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據原中華上編版新版,1982年再版,《樊川文集》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詩選本有繆鋮的《杜牧詩選》。《全唐詩》存詩8卷。
上一篇:《梁武帝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歌德談話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