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拉》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戈拉》是印度著名作家泰戈爾的代表作之一,1907~1909年在《布拉巴希》雜志上連載,1910年正式成書出版。
此書以19世紀70——80年代印度民族獨立運動為背景,以印度教安南達摩依和梵教帕勒席的家庭為主要活動場所,以信奉印度教的青年戈拉、賓諾耶與梵教姑娘蘇查麗達、洛麗塔的戀愛糾葛為情節線索,歌頌了青年男女的愛國精神,反映了印度民族先進人物為反對殖民統治,探索民族解放道路而不屈斗爭的艱苦歷程。小說的主人公戈拉是一個愛國知識分子,他堅決維護民族尊嚴,“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印度”。他與殖民者面對面地斗爭,與哈倫等英帝國主義的奴才論戰。他因為帶領學生與反動警察搏斗而入獄,在監獄和法庭上他表現出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氣節。作品還用大量篇幅表現了戈拉擺脫宗教偏見束縛的曲折過程。戈拉的形象是對19世紀下半葉印度資產階級民族主義者的典型概括,正如印度作家班納吉所說:“戈拉好像是渴望印度自由,為憤怒反抗自己社會和政治上的奴隸地位而斗爭的印度心靈的化身。”此書用富有論辯性的人物對話,人物形象的鮮明對比,及特有的抒情格調,充分揭示了各種人物富有時代特點的命運,構成了一幅宏大、多彩的印度社會生活畫卷,從而確立了此書在印度近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
上一篇:《心理學與文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戰爭論》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