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文郎》簡介|介紹|概況
文言短篇小說。選自《聊齋志異》。清蒲松齡作。清呂湛恩《詳注聊齋志異圖詠》:“水角訂交談藝日,半生淪落誤儒冠。聾僮攝篆悲文運,盲目何須怨試官?!鼻搴问仄嬲f:“文貴心受,今闈中輒言有目共賞,豈知瞽者固謂膀胱所不能容乎?但讀書人當克己而不尤人,此自確論;否則文未登岸而公然自詡,是又余杭生之不若矣?!?《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今人馬振方《聊齋藝術論》說:“《司文郎》是地道的寓意小說,用種種幻想的形象、情節、藝術手段抨擊‘盲心瞽目’的試官。”今人劉烈茂等《新評聊齋志異二百篇》說:“本篇寫了三個書生的故事。王生、宋生都是富有才學的人,卻屢考不中,一輩子不得意。余杭生狂悖無知,文章令人‘作噁’,結果卻得以高中。作者假托盲和尚能以鼻聞出燒成灰的文稿的優劣這樣一個奇特的情節,進而點出盲和尚‘雖盲于目,而不盲于鼻;簾中人并鼻盲矣?!Z雖尖刻,卻是科舉時代的實況。王生在科場的遭遇與蒲松齡的一生頗為相似,作者卻把王生的不遇歸之為曾‘誤殺一婢,削去祿籍’,則又反映了作者對科舉制度認識上模糊的一面?!贝似ㄟ^對封建社會幾個不同類型的考生形象的刻畫和瞽僧嗅文等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細節的描述,深刻地揭露了科舉制度埋沒人才的罪惡。由于考官昏憒,毫無學識,致使飽學之士如王平子等命運偃蹇,而狂悖無知者如余杭生輩卻仕途暢通。對宋生生前“困于場屋”和死后依然不能忘情于科名的描寫,客觀上反映了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對當時廣大士子精神上的毒害與摧殘。此篇揭露尖銳,諷刺辛辣,借諧謔幽默之語,抒憤怨不平之情,嘻笑怒罵,抨擊有力。描寫人物,以對比的手法,鮮明地顯示其優劣,不下一句斷語,而人物情態、性格便凸現于面前。作者憑半生科考的切身感受和耳聞目睹的生活材料,以發揮奇想,構筑全新的神異情節,將現實題材神話化,這既是浪漫主義藝術的創作需要,也表現了構思的獨特性。
上一篇:《古風·登高望四?!泛單鰘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呂太后本紀》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