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詩別裁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原名《元詩百一鈔》,是清人張景星、姚培謙、王永祺合編的元詩選集,其收錄了元代152名作者各種體裁的詩619首。他們還合編了《宋詩百一鈔》。后來有人把這兩本詩選與沈德潛編選的《唐詩別裁集》、《明詩別裁集》、《清詩別裁集》合刻,稱為《五朝詩別裁集》。《元詩別裁集》的主要版本有:乾隆二十九年(1764)然藜閣刊本;1975年中華書局以然藜閣刊本為底本的縮印本;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以然藜閣刊為底本,并參校秀野草堂《元詩選》的有關部分,加以校點整理出版的鉛印本,最便參讀。
《元詩別裁集》的主要編選者張景星,字行之,江西奉新人,廩生,乾隆十年(1745)進士。曾為河南魯山知縣,去官后,主講于南陽衍疇書院,是個崇奉理學的學者。編選者的封建地主階級的立場和政治思想,決定了他們選錄作品的標準。《元詩別裁集》所選的作品大都是抒寫封建士大夫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的。其中有一些反映了當時漢人和南人在元朝統治者的壓迫下郁郁不得志的苦悶。但是反映社會矛盾和階級斗爭的作品卻很少。有的作品甚至誣蔑農民起義。雖然如此,《元詩別裁集》所選錄的作者及作品還比較廣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元代詩歌的面貌。尤其是收錄我國少數民族詩人(如耶律楚材、揭奚斯、薩都刺、迺賢、丁鶴年、余闕等)的一些作品,在藝術上頗具特色。
上一篇:《元人雜劇概說》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兔子,跑吧》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