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新證》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漢書》研究專著。陳直著,1959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全書約30余萬字。這本書與舊注家不同的是,引用居延、敦煌兩木簡及漢銅器、陶器、漆器、封泥、漢印、貨幣、石刻等各種新發現的資料,逐篇對《漢書》進行考證注釋。其體例有時仿裴松之注《三國志》,系證聞式,旁搜遠紹,而不偏重于音義。其內容包括考訂官名、州郡縣屬史名、地名、姓氏、人名、宮殿名稱、奴婢及其他物品的價格等,也有不少對文句的解釋,包括對古字、俗語的解釋,有些地方還補充了一些文獻記載,對《漢書》的舊注,頗多糾正和發掘。各篇之中,對《百官公卿表》考證最詳,篇幅約占全書的六分之一。作者認為西漢官制在景帝中元二年、武帝太初元年曾有兩次大改革,漢書所據,則為最后官制,對600石以下之官吏,沿革每漏而不紀,令長下之丞,只紀有幾丞,而不紀某丞之名。本書在各官名中,并兼載屬吏,且力求完整,對于研究漢代官制的沿革,尤有價值。比如考證“太醫”這一官名時,作者引證了大量資料,開列出其屬官有:太醫監、藥府藏、藥藏府、醫工長、侍醫、本草侍詔、待詔、乳送等,此外還有彭城醫長、瑯玡醫長等郡國醫官。本書對于研究兩漢的政治經濟制度及地理沿革等都有重要的價值。
上一篇:《水窗春囈》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漢語歇后語小詞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