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廬雜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冷廬雜識》8卷,清陸以湉撰。陸以湉,字敬安,浙江桐鄉人,道光十六年(1836)進士。這部筆記成書于咸豐六年(1856),因作者書室號稱“冷廬”,故書名即作《冷廬雜識》。
此書是作者根據自己平時讀書所得及見聞所及隨筆札記而成。作者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近代史上最為動蕩不安的一個時期,在他做官和教書的杭州、上海一帶,也是太平天國斗爭最激烈的地區,作者在此書中對這一斗爭的情況作了一些片斷的記敘。書中的大部分內容是對經史典籍、詩詞典故、金石碑文、文字書畫、地理沿革、醫理藥方等等的考訂辯證,有些內容比較可取,如第3卷“唐字”條謂佛書中“唐”字往往作“徒”字、“空”字解,并舉出《妙法蓮華經》“福不唐捐”句為例。第4卷“竊人之書”條記明清人剽襲他人著作的一些情況,如謂張自烈《正字通》被廖文英襲取,倪士毅《四書輯釋》被胡廣等人抄襲,張岱《石匱書》被谷應泰剽襲后改名為《明史紀事本末》,王鴻緒《明史稿》本是萬斯同的書稿等等,這些記載有助于對圖書典籍的考證研究。另外如第3卷記述的人物字號的一些特例,如將姓名拆開為字、將名倒寫為字、以字代名等等,也可增長文史知識。此書1984年中華書局出版點校本。
上一篇:《冥通記》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別有世界》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