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鷓鴣天》原文與歷代鑒賞評(píng)論
鵝湖歸,病起作
枕簟溪堂冷欲秋。斷云依水晚來收。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書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風(fēng)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
【編年】
《鄧箋》:淳熙十三年至十五年間(1186—1188)。鵝湖山在鉛山縣東北,周四十余里。山上有湖多生荷,故名荷湖。東晉人龔氏居山蓄鵝,其雙鵝育子數(shù)百,羽翮成乃去,更名鵝湖。山麓有唐禪師所建仁壽院,宋更名鵝湖寺。見《鉛山縣志》。
【匯評(píng)】
沈際飛《草堂詩余正集》卷一:生派愁怨與花鳥,卻自然。后段一本作:“無限事,不勝愁;那堪魚雁兩悠悠,秋懷不識(shí)知多少。”結(jié)二句,其人之秋乎? 良足悲感也。
潘游龍《精選古今詩余醉》卷七:“欹枕靜聞庭葉落”,“倚筇閑看白云飛”,亦足此意。一本后段作“無限事,不勝愁;那堪魚雁兩悠悠,秋懷不識(shí)知多少。”此稼軒鵝湖歸,病起作也,作“秋懷”者非。
黃蘇《蓼園詞選》:其有《匪風(fēng)》、《下泉》之思乎?可以悲其志矣。妙在結(jié)二句放開寫,不即不離尚含住。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一:余所愛者,如“紅蓮相倚深如怨,白鳥無言定是愁”,又“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之類,信筆寫去,格調(diào)自蒼勁,意味自深厚。不必劍拔弩張,洞穿已過七札,斯為絕技。
陳廷焯《詞則·放歌集》卷一:定是妙。壯心不已,稼軒胸中有如許不平之氣。
周濟(jì)《宋四家詞選》:詞中有此大筆。
譚獻(xiàn)《復(fù)堂詞話》:辛幼安云:“不知筋力衰多少,只覺新來懶上樓。”填詞者試于此消息之。
況周頤《蕙風(fēng)詞話》卷二:此二句(按此指“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俞文豹《吹劍錄》謂陳秋塘詩),乃稼軒詞《鷓鴣天》歇拍。稼軒倚聲大家,行輩在秋塘稍前,何至取材秋塘詩句。秋塘平昔以才氣自豪,亦豈肯沿龔近人所作。或者俞文豹氏誤記辛詞為陳詩耶。此二句入詞則佳,入詩便稍覺未合。詞與詩體格不同處,其消息即此可參。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人之由壯而衰,積漸初不自覺,迨懶上高樓,始知老之將至,如一葉落而知秋至矣。故“紅蓮”、“白鳥”,風(fēng)物本佳,而自倦眼觀之,覺花鳥皆遜前神采。吾浙譚仲修丈,喜誦其“懶上樓”二句,謂學(xué)詞者,當(dāng)于此等句意求消息也。
張伯駒《叢碧詞話》:稼軒鵝湖歸病起作《鷓鴣天》詞,“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覺新來懶上樓。”譚仲修最賞此二語,謂學(xué)詞者當(dāng)于此中消息之。余謂前闋“紅蓮相倚渾如醉,白鳥無言定自愁。”寫病起境尤勝。不有此語,不能襯出結(jié)拍二語也。又沈天羽云,后段一本作“無限事,不勝愁。那堪魚雁兩悠悠。秋懷不識(shí)知多少。”未知何本。不惟與前段重“愁”韻,較今本語意,差毫厘,繆千里矣。
梁?jiǎn)⒊骸罢眙∠美溆铩保T仲修最賞此二語,謂學(xué)詞者當(dāng)于此中消息之。(梁令嫻《藝蘅館詞選》引)
上一篇:辛棄疾《鷓鴣天》原文與歷代鑒賞評(píng)論
下一篇:辛棄疾《丑奴兒》原文與歷代鑒賞評(píng)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