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生經
或譯《佛本生故事》,印度最古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在印度,公元3世紀就有了本生故事的浮雕。在5世紀,中國高僧法顯在斯里蘭卡的佛教盛會上見過500個變身表演,可見當時已傳到國外。所以《本生經》的故事形成不會晚于公元2世紀。現行本子有故事547個,每個故事長短不一,短的幾百字,長的幾千字,最長的有10萬字。從內容來說,這些故事都標明發生在釋迦牟尼的前生。根據輪回轉世理論,一個生靈出生以后,必然有所行為,非善即惡,這就決定其來世的好壞。如此世代輪回,永無止息。釋迦牟尼成佛前,只是一個未能擺脫輪回的菩薩,經過了許多次輪回才成了佛,這些轉生事跡就成了本生故事。當然實事并非如此,是佛教徒從民間取來故事素材,加以剪裁、改編。先交代今生故事,說明釋迦牟尼在講述前生故事的地點和緣由。其次是前生故事,這是核心部分。三是偈頌詩,這帶有描繪、發揮、總結的性質。四是注釋,即解釋偈頌詩的含義。五是把前生故事的人物和今生故事的人物對應起來。其中一個人,一個動物或一個神仙,善者皆為釋迦牟尼前身,惡者皆為釋迦牟尼的對立面。當然有的也不屬于這個格式,有時釋迦牟尼是第三者,與核心故事沒有關系。現存的《本生經》不是原本,原本傳入斯里蘭卡后散失,只存古僧伽羅文本。5世紀根據僧伽羅文本改寫成巴利文本。《本生經》的故事在一些佛教國家有很大的影響。
上一篇:未來主義
下一篇:柬埔寨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