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愛自然史》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美國莫爾頓·亨特著。亨特1941年畢業(yè)于坦布爾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1952年榮獲美國科學普及學會頒發(fā)的喬治·維斯丁賀斯獎,并獲美國空軍“雙像葉”勛章。其主要作品有《情愛自然史》、《精神病院》及《思維的動物》等。該書經趙躍、李建光譯出,由作家出版社列入“作家參考叢書”于1988年出版。該書共分8章,總計35萬字。這是作者創(chuàng)作的一部反映人類愛情史的專著。作品以鮮為人知、系統(tǒng)翔實的史料,再現了人類情愛發(fā)展過程中一幅幅真實的畫卷。作者從人類最初階級——古希臘情愛起筆,橫亙西方各主要歷史階段,把社會背景以及宗教、哲學、法律、文學、倫理道德以至習俗摻雜糅合在對情愛的制約和感染之中。古希臘人發(fā)明了愛情,但卻始終未能跳出“肉欲”與“精神之愛”之間的維谷;古羅馬人驃悍好勝的性格體現在愛情中是那樣粗獷乃至瘋狂,但是它并不像后人所想象的結局,縱欲導致羅馬帝國的衰亡;中世紀宗教神學在人類愛情的天空中曾一度陰霾不散;“性解放”給人們帶來愛情觀念的更新與愛的困惑,便派生出了可歌可泣的故事,可悲可嘆的憂傷,只有文明之種與科學進步仍在這段歷史的溫床上汲取營養(yǎng)。作者始終抱定一個宗旨,即真實地反映歷史,讓人們自己去評判。這本書,是一座宏大的人類愛情的博物館,為讀者、特別是為文藝作者提供了完整客觀地了解西方人類情愛的簡明清晰的線索。
上一篇:《情感與形式》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拉辛與莎士比亞》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