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辭類纂》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清姚鼐編古文總集。姚鼐(1732~1815)字姬傳,因室名惜抱軒,人稱惜抱先生,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兼方苞、劉大櫆之長,為桐城派“三祖”之一,是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桐城派講究“義法”,標舉“義理”、“考據”、“辭章”三者并重,以陽剛陰柔分析文章風格,提出“神、理、氣、味、格、律、聲、色”為文章精蘊。此書的編輯正反映了桐城派散文的標準和觀點。全書分75卷,選錄上自戰國下迄清代的古文辭賦約700余篇,依文體分為13類,即論辯、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志、雜記、箴銘、辭賦、哀祭,文體分類更趨合理。書前有序目,略述各類文體的特點、源流及其義例,書中有評點,闡發桐城派文學觀點。選錄重點為《戰國策》、《史記》、兩漢散文、唐宋八大家、明代歸有光和清代方苞、劉大櫆的古文,間選元結、李翱、張載、晁補之等人的文章。魏晉六朝作品,在辭賦類中僅選晉代張華、劉伶、陶淵明、鮑照的賦各1篇,潘岳的賦3篇。在頌贊類中僅選晉代袁宏的贊1篇。
此書成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乾、嘉間皆以抄本流傳,嘉慶末康紹庸始刻于廣東,道光五年吳啟昌復刊于金陵,光緒間李承淵重刻本為姚氏晚年定本。1988年岳麓書社出版標點本,以《四部備要》刻本為底本,并據通行各篇所出原書訂正。此外,清末王先謙編《續古文辭類纂》34卷,收乾隆至咸豐諸家古文,以補姚編之闕,可稱“續書”。黎庶昌也有《續古文辭類纂》28卷,擴編姚氏之書,堪稱“廣古文辭類纂”。
上一篇:《反三國志演義》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周易參同契》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