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論·詞論· 詞旨》新詩鑒賞
詞論,二卷,元陸行直撰。行直(1275~1349?)字季直,又字輔之,號壺天,又號分湖居士,吳(今江蘇蘇州)人。曾在元廷擔任翰林典籍,皇慶間致仕歸。陸氏少時從宋遺民鄭所南等游。與張炎為世交,炎授其填詞之法。
《自序》云:“予從樂笑翁(張炎)游,深得奧旨制度之法,因從其言,命韶暫作《詞旨》,語近而明,法簡而要,俾初學易于入室云。”可知此書意在闡揚張氏論詞宗旨。“詞說七則”為其書之綱,其中引《詞源》所標榜之“清空”并以之立說。言:“‘清空’二字,亦一生受用不盡,指迷之妙,盡在是矣。學者必在心傳耳傳,以心會意,當有悟入處。然須跳出窠臼外,時出新意,自成一家。”所謂“跳出窠臼”言自己不會被任何成說所束縛,在本書中作者常常調和沈義父之說,不完全堅持張炎的意見:“周清真之典麗,姜白石之騷雅,史梅溪之句法,吳夢窗之字面。取四家之所長,去四家之所短,此翁之要訣。”其實張炎是把吳文英作為姜夔對立面來批評的,陸氏使之與姜并立,這是接受了沈義父《樂府指迷》的觀點。
書中對填詞時的布局謀篇,煉字煉句,體制雅俗,也作了簡明的論述。
第一節以后均為詞例,包括“屬對凡三十八則”“樂笑翁奇對凡二十三則”“警句凡九十二則”“樂笑翁警句凡十三則”“詞眼凡二十六則”。作者以這些實例為范例,作為初學者模擬學習的對象。最后羅列三十三個單字,以引起學者注意,這些單字往往能在一字逗的詞句中起重要作用。“兩字集虛”“三字集虛”二條原文已佚。
明代陳繼儒所編《寶顏堂秘笈》以此書為張炎《詞源》下卷,實誤。
此書有清末胡元儀注釋本,名《詞旨暢》,對詩文作了注釋,頗詳明。近代詩人陳去病又為之作了補充。
有中華書局1987年排印《詞話叢編》本。
上一篇:《歷代詩歌別集·明代部分·海叟集》簡介介紹
下一篇:《詞曲總集·別集·曲·雍熙樂府》簡介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