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浮休
【出典】 《莊子·刻意》:“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靜而與陰同德,動而與陽同波,不為福先,不為禍始,感而后應,迫而后動,不得已而后起,去知與故,循天之理,故無天災,無物累,無人非,無鬼責,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不思慮,不豫謀,光矣而不耀,信矣而不期。”
【釋義】 《莊子》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語。后因以“浮休”代指生死。
【例句】 日月如磨蟻,萬事且浮休。(辛棄疾《水調(diào)歌頭·送楊民瞻》1951)這里化用《莊子》語,感慨世間萬事皆處于生滅之中。
詩詞典故·浮休
【出典】 《莊子·刻意》:“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靜而與陰同德,動而與陽同波,不為福先,不為禍始,感而后應,迫而后動,不得已而后起,去知與故,循天之理,故無天災,無物累,無人非,無鬼責,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不思慮,不豫謀,光矣而不耀,信矣而不期。”
【釋義】 《莊子》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語。后因以“浮休”代指生死。
【例句】 日月如磨蟻,萬事且浮休。(辛棄疾《水調(diào)歌頭·送楊民瞻》1951)這里化用《莊子》語,感慨世間萬事皆處于生滅之中。
上一篇:典故《浮云蒼狗》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浮家泛宅》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