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傅尃
踏莎行·新中秋,時方有日俄新約之耗。
好月難圓,佳期易誤,相逢只在堪悲處。學人眉樣不成妝,窺奩笑煞東鄰女。斫斷桂輪,推翻日馭,星球重造非前度。放開明月照河山,人間舊歷從新注。
傅尃這首詞作于1905年8月15日,充滿了對舊世界的厭惡和對光明的向往之情。
1904——1905年在我國東北地區進行的日俄戰爭,日本打敗了俄國,經美國從中調停,在美國樸資毛斯軍港簽訂了日俄和約,通過這個和約,日本取代沙俄在我國東北攫得支配權。詞人聽到了“日俄新約之耗(消息)”,十分悲憤,對喪權辱國的清王朝充滿了痛恨,提筆寫了這首詞。所謂“新中秋”,是指陽歷的8月15日,因為當時人們稱陽歷為新歷。
詞一開始,作者便借陽歷的中秋發出感慨:好月難得一圓,佳期極易錯過,而今日是陽歷的8月15日,月亮固然不會圓,而聽到的更是令人悲哀的消息。繼而,作者以少女向別人學習梳妝打扮,因為不得要領,反為鄰女所恥笑來比喻清王朝所處的窘境:為了振興國勢,有人主張向列強學習,變法圖強,但卻事與愿違,學西方、搞洋務均沒有收到好的效果,反而為學西方大獲成功的日本所恥笑。詞中“窺奩”指照鏡子;“東鄰女”,指日本。
下片,作者由悲憤一發而為激昂。“桂輪”,月球。神話傳說,月亮中有桂樹,故云。“日馭”,指太陽。神話傳說,太陽由羲和駕車運行。這兩句表達了作者的革命理想,即推翻舊世界,重造新山河,建立一個全新的中國。最后,作者借舊歷改新歷為喻,進一步表達了自己對新中國美好前景的憧憬。“放開明月照河山,人間舊歷從新注”,多么豪邁,多么激昂,是那個時代的最強音,其境界比之宋代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的名句“且把新桃換舊符”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總之,這是一首帶有強烈的政治傾向的作品,它所具有的愛國主義精神至今仍能深深地打動每一位讀者的心。
上一篇:(明)陳霆《踏沙行·晚景》原文賞析
下一篇:(明)周筼《踏莎行·蘆月凝霜》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