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史考異》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清錢大昕撰。共100卷。錢大昕(1728~1804)字曉征,號辛楣,竹汀居士,晚年稱潛研老人。乾隆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歷任少詹事、廣東學政等官職,乾隆四十年(1775)后不再出仕,專研學術(shù)。學問淵博,兼通眾藝,對文字、音韻、訓詁、天文、歷算、輿地、氏族、官制、典章、金石等學都很有造詣。尤其精通史學,長于考訂,時譽最盛。著作除該書外尚有《十駕齋養(yǎng)新錄》、《三史拾遺》、《諸史拾遺》、《潛 堂集》等多種。該書內(nèi)容包括除《舊五代史》和《明史》以外的其它二十四史。性質(zhì)與王鳴盛《十七史商榷》相近,但更側(cè)重于對史書進行逐卷逐篇的校勘,以及典制考釋和名物訓詁,重點是考訂年代、官制、地理沿革和遼金國語與蒙古世系等。有些條目也列有專條,將有關(guān)材料進行集中,可以獨立成篇,如《漢侯國考》、《裴松之三國志注所引書》、《劉裕龍行虎步》、《補修唐書史臣表》、《宋奉史諸臣年表》等條。該書與《十七史商榷》、趙翼《二十二史札記》同為乾嘉史學的代表著作,對于研究中國古代歷史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錢大昕從年青時開始研治史書,偶有所得就記錄下來。從乾隆三十二年(1767)起,將多年考史所得整理編纂;至四十七年成書。初刊于嘉慶元年(1796)。有光緒十年(1884)長沙龍氏家塾《潛堂全書》本,光緒二十年廣雅書局刻本,及1958年商務印書館排印本。
上一篇:《書學捷要》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人的使命》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