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真后史》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明代長篇白話小說,是《禪真逸史》的續集。“與《前史》源流相接,不過是‘禪真’二字。”全書10卷60回。全名《新鐫批評繡像通俗演義禪真后史》。題“清溪道人編次”、“沖和居士評校”,卷首有崇禎乙已蘭盆日翠娛閣主人序及《禪真后史源流》。“清溪道人”即方汝浩。
該書主旨為宣揚“拯世救民”。主人公薛琰為《禪真逸史》中林澹然之徒正一五顯仁德普利真人薛舉再世。寫他生就一副俠心豪膽,抱打不平;他義憤填膺,射傷權相之子印星;他敢于虎口撥牙,彈劾權臣,拯救了國家,保護人了民。除此之外,還否定了佛道“談經說法,參禪禮佛”的庸俗作法,告誡人們:皈依佛教,“祈悟門于貝葉瑯函”,不僅不能成佛 ,而且會招來災難;只有行善積德,“拯世濟民”,才是“真功行”,必能獲得“禪真”,成為正果。書中還通過秋僑、關赤、耿憲等人成仙的事情,表現出作者對農民起義的態度。他不僅為他們安排了很好的境遇,而且還讓他們飛升成仙,可見他的崇敬之情。在藝術上,此書與《逸史》大致相同,如人物形象突出、故事曲折有趣、語言生動流暢等特點,但也有松散、跳躍、胡編硬造的痕跡。
此書因攻擊佛道、揭露統治者,加之有猥褻內容,于道光二十四年由浙江禁毀,又列于同治七年丁日昌的《查禁小說書目》之中。該書日本日光晃山慈眼堂藏有明代崢霄館刊本;倫敦英國博物院圖書館也藏有舊刊本,題“錢塘金衙梓”,北京圖書館也藏有上面刊本,還有清初覆明刻本和清同治重刻本。
上一篇:《社會選擇與個人價值》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立律帕羅》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