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早在100萬年以前,就出現了原始人群;幾萬年以前,原始人群逐漸過渡到母系氏族公社;5000多年前,黃河和長江流域的一些氏族開始進入父系氏族公社。中華民族從原始人群打制和使用粗石器開始,便產生了以傳授勞動經驗和原始禮儀為內容的教育。在漫長的原始社會時期,一般說來,教育是在勞動和生活的實踐過程中進行的,沒有專門的組織形式,表現為自然形態。
50萬年以前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群——北京猿人,幾十人為一群,住在山洞里,他們已能制造多種粗石器,包括刮削器、砍砸器、尖狀器等,并懂得了用火。根據北京猿人大腦發展的完善程度推測,他們已有了語言。他們以語言為交際工具,結為群體,與自然作斗爭,以獲取生活資料。然而他們處在洪荒時代,與自然的斗爭是十分艱苦的,以至在周口店發現的大約40多個北京猿人的個體中,有1/3不到14歲就死去了。但是在困難面前,他們并不是弱者,他們沒有后退,而是力爭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能夠獲得更多的自由。正是這種要求,促使他們開始了對下一代的教育,使下一代能夠較快地掌握勞動和生活的經驗,以增長與自然斗爭的本領。
北京猿人的小孩是屬于群體的,教育小孩是群體共同的責任。打制和使用石器、利用天然的火等,就成為教育小孩的主要內容。
石器是作為開天辟地的神奇力量和人類的出生證而載入史冊的。而摩擦生火的發現,就包含著機械運動轉化為熱能的自然科學原理的萌芽;火的作用,甚至可以把它看作是人類歷史的真正開端。猛獸的尖牙利爪,雖可以逞威于一時,但其力量卻是短暫的、有限的;而人類通過集體勞動制造和使用工具來征服自然的力量則是長久的、無限的。人類在無限地發展自身力量的歷史進程中,教育是一個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社會越向前進,生產技術水平就越提高,年輕一代要把勞動經驗繼承下來,就愈加需要依靠成人有目的、有意識的傳授和指導。
原始社會的教育不單是傳授勞動的知識和技能,而且還要進行思想道德習俗的教育。原始社會沒有階級的對立,沒有代表統治階級意志的法律,靠什么來調整人們在生產勞動中和社會生活中的相互關系呢?那就是社會的風俗習慣和原始禮儀。
考古中發現的西安半坡遺址,是六七千年前的一個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的村落。在這個村落的居住區的中心,有一座160平方米的大房子,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斷定是“氏族的公共活動的場所,氏族會議、節日和宗教性的活動,都在這里舉行”。這些公共活動在當時都起著氏族風俗原始禮儀的教育作用。傳說神農的時候,“刑政不用而治”,“無制令而民從”;又說神農“祀于明堂”,并稱明堂是“大教之宮”。從這些話里,多少可以看出一點歷史真實的影子??脊胖邪l現的那座“大房子”,有可能就是傳說中稱為“大教之宮”的“明堂”。
古書記載:“燧〔sui歲〕人之世,天下多水,故教民以漁”,“鉆木燧取火,教民熟食”;“伏羲氏之世,天下多獸,故教民以獵”;“神農耕而作陶”,“神農因天之時,分地之利,制耒耜〔lei si累似〕教民農作”。這些傳說,從內容看,所反映的正是遠古人群進入母系氏族公社之后的生產和教育的歷史。
至于父系氏族公社階段創制發明的傳說,更加豐富,而且集中在黃帝(部落聯盟的首領)的身上,如“黃帝作宮室,以避寒溫”,“黃帝作車,引重致遠”,“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黃帝作弩”,“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等。這類傳說,反映了原始社會末期,生產和文化都有了多方面的進展,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教育的內容。同時武器的制作和作戰的訓練,也成了教育的新課題。
遠古氏族就是通過生產勞動和原始禮儀活動對年輕一代進行教育的。所謂原始禮儀,即是“圖騰和禁忌”。“圖騰”是氏族的徽號和保護神,受到敬仰和膜拜?!渡袝返念^一篇曾記下一位樂師講的話:“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我敲擊石磬,成群的野獸就跟著跳舞)。這是怎么回事?原來這里記的乃是原始社會的一種化裝舞蹈——“圖騰舞”。原始社會的氏族往往以獸為圖騰,相信它能供給本氏族的生活需要,能夠驅除災害。傳說黃帝部落號為“有熊氏”,可能以“熊”為圖騰。夏后氏的祖先可能以“龍”為圖騰?!褒垺笔窍胂笾械膭游?,它的基本形態是蛇,又兼有獸類的四腳,馬的頭鬣和尾,鹿的角,狗的爪,魚的鱗和須,它由多種動物圖騰結合而成,可能是在部落兼并、融合過程中,以某些崇拜蛇的氏族為主,又吸收其他氏族圖騰若干特征而形成的。圖騰崇拜以及由此派生的儀式、禁忌、歌舞和神話故事,是氏族形成以后進行思想文化習俗教育的重要形式?!皟x式和禁忌”在那時是不可違背的一套規范準則和秩序法規。在某些禮儀活動中,一舉手一投足都有嚴格的規定,一個動作也不允許做錯,一個細節也不允許省略漏掉,否則就是瀆〔du讀〕神、大不敬,而會給整個氏族、部落帶來災難。那時候,孩子們常從成人那里聽到關于女媧煉石補天的故事,精衛填海的故事等等,這類神話故事,在原始社會中代代相傳,女媧和精衛便成為孩子們所向往的戰天斗地、為集體利益而獻身的英雄形象。這有助于增強年輕一代的氏族共同體的觀念,激勵他們為集體利益而獻身。
從原始社會自然形態的教育活動中,我們看到,教育是人類特有的社會現象。人類從產生時起就成群地生活著,人類一形成便進入了歷史領域,就開始創造自己的歷史,而教育便在人類這種創造歷史活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教育的作用不僅在于傳遞生產經驗,而且也在于進行思想道德習俗的陶冶感化。因而教育不僅是勞動力的再生產,也是“社會人”的再生產。教育是集體生存斗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也是延續種族和提高人們素質的重要手段,更是發展人類社會的重要手段。
上一篇:元代書院的發展和官學化
下一篇:夏代學校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