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舒詩稿》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戴望舒著,1937年上海雜志公司出版。此書為詩人自編詩集,基本上收錄了1937年以前的全部詩作。抗戰以前是戴望舒創作的前期,其詩歌多表現自我的哀愁、孤寂、幻滅及傷感。《雨巷》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篇,被葉圣陶譽為開辟了新詩音節的新紀元。作者因此而被稱為“雨巷詩人”。這首詩充滿了對理想的幻滅之情,情調低沉傷感。表達了白色恐怖下部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不滿社會黑暗、但又沒有勇氣抗爭、只好向悲觀頹唐沉淪的共同傾向。戴望舒畢竟受過革命思想的影響,因而他前期的詩也并不都是消極的,如集中收錄的《斷指》、《妾薄命》、《深閉的院子》、《尋夢者》等,其幽微的情思,復雜的意念,纖麗的格調以及瀟灑而有節制,淳樸而有功力的語言,充分表現了詩人的藝術個性,在30年代初期產生了廣泛影響。載望舒不僅飽讀中國古典詩歌的精華,而且深受“五四”以來新詩及歐美浪漫派詩歌的影響,從《望舒詩稿》中可以窺見一斑。他的詩重象征、比喻、暗示和意象,刻意追求詩的新穎奇巧和內在節奏。戴望舒在他那些成熟的詩歌里自由體的散文美取得成就更高,他的抒情詩突破了“詩怪”李金發生硬模擬法國象征詩的創作水平,把我國新詩藝術水平推向一個高峰,并且集中地顯示了我國30年代“現代派”詩歌的藝術成就和特色。無怪乎當時的現代派詩人番草評價說“由于戴望舒所起的作用,中國新詩從“白話入詩”的白話時代進到了“散文入詩”的時代。艾青在談到詩的散文美時說,“散文美”并非他的發明,30年代戴望舒就已這樣做了。
上一篇:《望溪文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李益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