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說》簡介|介紹|概況
唐文篇名。柳宗元作。宋黃震以為“有益于世”(《黃氏日鈔》)。清吳楚材、吳調侯云:“此小文耳,卻有許大議論。必先得孔子‘苛政猛于虎’一句,然后有一篇之意。”(《古文觀止》)近人林紓以為“出以寓言”,又云:“子厚《捕蛇者說》則發露無遺,讀之轉無意味矣”(《春覺齋論文》)。今人高海夫云:“這篇作品,不僅從思想意義上說,是唐代散文中少有的精品;從藝術上講,也是有繼承有創造,在他的諸“說”中,又是一種格調。”認為林紓“出以寓言”的說法“并不確切”,所謂“發露無遺”云云,“更不可取。含蓄蘊藉,固然是好的,但淋漓盡致也自有它的好處。拘守一隅之見,對異己者妄加非難排抑,這種做法,只能使藝術園地里的萬草千花,凋零枯謝,從而四望如一,只有單調而已。這將是文學藝術的窮途和絕境”(《柳宗元散論》)。孫昌武說:“《捕蛇者說》則是概括天寶以后六十年農村破產失業情形的控訴書。后來人評論該文,指出具出以寓言,不必實有其事,是有道理的;從文章看,其典型概括的程度確實是很高的。”(《唐代古文運動通論》)范陽主編《柳宗元哲學著作注釋》提要云:“本文通過蔣氏一家三代寧愿死于捕蛇,而不愿繳納沉重賦稅的悲慘遭遇,深刻揭露了唐代統治階級苛政毒于蛇的黑暗現實,反映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以及改革弊政的愿望。雖然柳宗元把改革的希望仍然寄托在統治階級的‘體恤民情’之上,提不出解決苛政的根本辦法,但是他能站在勞動人民的立場,揭露并抨擊黑暗的封建統治,這表現了他的社會政治思想的人民性,進步性。”“說”是一種就事論理的文體。本文著重寫人敘事,間以議論。將捕蛇與供賦兩事對勘互說,用比襯手法突出主題,選題典型,說服力強。人物心理神態的描寫逼真精細,語言風格沉郁渾厚。
上一篇:《報任安書》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新臺》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