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離子》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郁離子》,明劉基撰。劉基,字伯溫,浙江青田人,元末進士,曾任江西高安縣丞、江浙儒學副提舉,后棄官歸隱青田山中,就在此時寫下了《郁離子》一書。元至正二十年(1360),劉基到應天投靠朱元璋,參與機要,協助建立了統一的明王朝,明初任御史中丞兼太史令。《郁離子》是他傳世著作中最重要的一部書,其書名的含義,據洪武十九年徐一夔寫的序文中解釋說:“郁離者何?離為火,文明之象,用之其文郁郁然,為盛世文膽之治,故曰《郁離子》”。在本書中,“郁離子”又是作者的自稱。此書原本10卷,分18篇,共195條,后人合并為2卷,不再分篇,但每條均列有標題。
此書是一部內容獨特的筆記,采用寓言的形式來闡述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倫理道德觀念,每條敘一事,說明一個道理,取譬事物,發人深思。這部書實際上是劉勘為政治國的思想理論依據,因此研究古代政治思想史的學者們對此書相當重視。上卷“摶沙”條云:“民猶沙也,有天下者惟能摶而聚之耳”,但聚之當以其道,如果“以力聚之,猶以手摶沙,拳則合,放則散。不求其聚之之道,而以責于民,曰是頑而好叛。嗚呼,何其不思之甚也”。這段話顯然是針對元末的社會現實而發,對后世不無啟示。下卷“智力”條以虎為喻,謂虎力遠大于人力,但虎吃人的事不常見,而人寢虎皮卻司空見慣,這是因為虎用力而人用智,“力之川一,智之用百”,“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與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類也”。這個道理不管是對在位的統治者,還是對準備奪取政權的朱元璋之流來說,都是為政箴言。
此書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點校本。
上一篇:《道藏》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酉陽雜俎》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