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具》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英國唯物主義和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弗蘭西斯·培根的重要哲學著作。這部書是培根未完成的巨著《偉大的復興》6個部分中的第2部分,1620年出版。中譯本由根據愛理斯和斯佩丁的英譯本譯出,商務印書館于1984年出版。全書21萬字,包括一個簡單的序言和兩卷正文。作者認為,要促進科學技術的進步,就必須有正確的認識方法。中世紀經院哲學所濫用的亞里斯多德在《工具論》中提出的三段論演繹法是反科學的,必須加以拋棄而代之以真正的歸納法。為區別舊的邏輯方法,他稱之為“新工具”。在序言中,培根說明了撰寫此書的目的和意圖,即“給理解力開辟一條新途徑,當好指路的一個向導。”第1卷,培根稱之為“解釋自然和人的王國的箴言”,在此,作者系統地批判了阻礙人們認識的錯誤方法,提出了著名的“假相說”即“種族假相”、“洞穴假相”、“市場假相”和“劇場假相”,他認為此種種假相擾亂了人心。作者強調“人是自然的臣相和解釋者”,認為知識和觀念來源于感覺經驗,并在此基礎上闡述了真正歸納法的基本原則。在第2卷中,培根首先闡述了歸納法的唯物主義哲學基礎,認為自然界客觀存在的,“并且是按著一定的規律運動的,知識的目標就在于探究事物的潛狀結構和運動規律。”之后,闡述了進行歸納的具體步驟,提出了具有表、差異表和程度表的“三表法”,強調只有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材料,才能達到最普遍的公理。
《新工具》是歐洲近代哲學史上第一部系統批判經院哲學,闡述近代唯物主義經驗論,探討科學認識方法的著作,它集中地反映了培根的哲學思想,確立了培根在哲學史、邏輯學史和科學史上的主要地位。
上一篇:《新史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新方言》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