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門廣牘》的主要內(nèi)容,《夷門廣牘》導讀
《夷門廣牘》是明代人周履靖輯刊的一部專錄小品著作的叢書。《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國叢書綜錄》都有著錄。最早版本為明萬歷間刻本;至1940年,上海商務(wù)印書館據(jù)明萬歷本影印。此部叢書非一時所刻,《四庫全書總目》中說:“觀其自序,藝苑、博雅之下,有尊生、書法、畫藪三牘,而皆未刊入”,然現(xiàn)有兩種版本都有此三牘,據(jù)王重民先生考證,為后印故也。“夷門”之意,是周履靖自寓隱居的意思。
周履靖(生卒年不詳),明代嘉興(今浙江嘉興縣)人,字逸之。好金石之學,工篆隸章草魏行楷,并擅古文詩詞。編籬引流,雜植梅竹,讀書于其間,自號梅顛道人。《夷門廣牘》外,尚有《梅塢貽瓊》、《梅顛稿選》。
該書廣集歷代小品著作,并及周履靖個人著述,共106種,分為13個門類,即:藝苑、博雅、尊生、書法、畫藪、食品、娛志、雜占、禽獸、草術(shù)、招隱、閑適、觴詠等。每1門類包括幾種相關(guān)著作,多為明人所作,也收有晉、唐、宋、元等代人的撰述,每種書前多有作者及別人序言,有助于了解其宗旨。叢書前有周履靖自序,表明了其輯刊此書的旨趣。
該書所收歷代著述,包括范圍比較廣泛,藝苑、書法、畫藪及觴詠等門類所收之書,反映了文藝理論及技法方面的內(nèi)容;尊生類收集了醫(yī)藥衛(wèi)生方面的書籍;食品、博雅、娛志等,較生動地體現(xiàn)了古人特別是明代人的風俗、娛樂和飲食習慣;草木、雜占等門收集了農(nóng)業(yè)科技、天文物候方面的書籍,其中亦不免夾雜了迷信的色彩;閑適、觴詠等門所收之書,大多反映出文人士大夫吟詩弄月、逃隱山林的心態(tài)。
該書收羅了歷代特別是明代的小品之書,內(nèi)容涉及廣泛,是研究古代尤其是明代的文藝、科技、醫(yī)藥衛(wèi)生、飲食風俗等領(lǐng)域的有參考價值的書;該叢書反映了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風貌、迷信占卜的情況及飲食風俗的特征,因此也有助于進行歷史的研究。
由于明代的叢書編輯水平還沒有發(fā)展到清代那種考辨精核的程度,故該書亦有缺點,《四庫全書總目》說其“所收各書,真?zhèn)坞s出”,“其中間有一二古書,又刪削不完,如《釋名》,惟存《書契》一篇,而乃題曰《釋名》全帙”,這些都值得我們注意。但是,該叢書對保存古籍是有貢獻的,如明萬歷間刻本《祗洹館叢刻六種》,是坊賈以射重利而翻刻,6種中5種是從《夷門廣牘》而來,可見這些書在當時的需要情況,本世紀商務(wù)印書館所集《叢書集成》,其中取自《夷門廣牘》之中的有多種,可見其價值。
上一篇:《夷堅志》的主要內(nèi)容,《夷堅志》導讀
下一篇:《學古編》的主要內(nèi)容,《學古編》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