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范張雞黍
典源出處 《太平御覽》卷四○七引謝承 《后漢書》曰:“范式字巨卿,山陽金鄉(xiāng)人。少游太學(xué),與汝南張劭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歸鄉(xiāng)里。春別京師,式謂元伯曰:‘后二年當還,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乃共克以秋為期。至九月十五日,殺雞作黍,二親笑曰:‘山陽去此幾千里,何必至?’元伯曰:‘巨卿信士,不失期者。’言未絕而巨卿果到。升堂拜母,飲盡歡而別。后元伯寢疾篤,同郡郅君章、商子微晨夜省視,元伯臨終嘆曰:‘恨不見死友。’尋卒,式夢見元伯玄冕垂纓,屣履而呼曰:‘吾死,當以某日葬,永歸黃泉。子不我忘,豈能相及?’式覺而悲,馳往赴之,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未屆而喪已發(fā),引 至壙將窆(bian),而柩不肯進。其母撫之曰:‘元伯豈有望也?’妻曰:‘亡者有遺恨,必待范先生耳。’停柩移時,見有素車白馬哭而來,母曰:‘必巨卿也。’既至,叩喪言曰:‘行矣元伯! 死生異路,永從此辭。’會葬者千人,皆揮涕。式執(zhí)紼引,柩乃前進。式留止冢次,修墳樹而退。” (文參 《文選·范云 〈贈張徐州稷〉詩》注引謝承 《后漢書》 補)。《后漢書·范式傳》亦載。
釋義用法 后漢范式、張劭二人是好友,兩人從京師還家時,相約兩年后范式去拜訪張劭,張劭至期即殺雞作飯,而范式果如期而至,彼此盡歡。后張劭病重,臨終以不得見范式為恨。范式夢見張劭來與他訣別,連忙驅(qū)素車白馬趕往張家吊喪,張劭的棺木等范式來了才肯前進。后以此典形容友情真摯、誠信,可稱生死之交; 也以“雞黍”等稱款待友人的飯食; 亦用以吊唁亡友。
用典形式
【雞黍】 南朝梁·范云:“恨不具雞黍,得與故人揮。”宋 ·蘇軾:“君來輒館我,未覺雞黍窄。”宋·陸游:“欲懷雞黍病為重,千里關(guān)河阻臨穴。”金·元好問:“雞黍成前約,干戈有此宵。”
【范張】 明 ·陳子龍:“范張未畢平生語,淚灑南枝恨有余。”
【范黍】 唐·白居易:“釀糯豈勞吹范黍,撇芻何暇漉陶巾。”
【素車】 唐 ·杜甫:“素車猶慟哭,寶劍欲高懸。”
【巨卿哭】 唐·杜牧:“巨卿哭處云空斷,阿鶩歸來月正明。”
【雞黍約】 宋·范成大:“寂寥雞黍約,望眼一潸然。”宋 ·蘇軾:“君歸赴我雞黍約,買田筑室從今始。”
【雞黍恨】 唐·魚玄機:“雁魚空有信,雞黍恨無期。”
【雞黍期】 唐 ·高適:“款曲雞黍期,酸辛別離袂。”宋 ·黃庭堅:“人間雞黍期,天上德星聚。”
【千里論交】 宋·蘇軾:“千里論交一言足,與君蓋亦不須傾。”
【元伯相葬】 唐·元稹:“元伯來相葬,山濤誓撫孤。”
【白馬故人】 唐·駱賓王:“青烏新兆去,白馬故人來。”
【白馬悲送】 宋·王安石:“白馬有悲送,赤車非古行。”
【死結(jié)生交】 明 ·徐渭:“賞音博物推華煥,死結(jié)生交有范張。”
【殺雞為黍】 宋·蘇軾:“賣劍買牛吾欲老,殺雞為黍子來無。”
【幽明永隔】 宋·王安石:“幽明永隔休炊黍,真俗相妨久絕弦。”
【素車白馬】 清·秋瑾:“素車白馬難為繼,斗酒只雞徒自嗟。”
【升堂他日約】 宋·蘇軾:“尚有升堂他日約,豈知負土一阡新。”
【只雞平生約】 清·黃景仁:“只雞久負平生約,一劍空懷國士恩。”
【死夢尋范式】 明 ·徐渭:“生芻解識徐家物,死夢應(yīng)尋范式來。”
【張范善終始】 唐·王昌齡:“張范善終始,吾等豈不慕?”
【范張千里約】 清·吳偉業(yè):“范張千里約,重補入晴川。”
上一篇:詩詞典故《芳蘭生門》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范蠡扁舟》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