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備要》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中華書局編輯。共5集。收入古籍336種。按經史子集四部排列。性質與商務印書館所編《四部叢刊》相仿。所不同的是,《四部叢刊》側重于版本,該書側重于實用,所選大多為注本、校本。例如魏劉邵著《人物志》,用涼劉昞注本,據金臺本排印;《山海經》用晉郭璞注,清郝懿行疏本,據《郝氏遺書》本排印;宋黃庭堅著《山谷詩集》,用宋任淵注本,據仿宋刻本排印;唐王維著《王右丞集》,用清趙殿成注本,據清乾隆刻本排印;南朝陳徐陵輯《玉臺新詠》,用清吳兆宜注,程琰刪補本,據清乾隆間長洲程氏刻本排印;唐李商隱《玉谿生詩》,用清馮浩箋注本,據清刻本排印;北魏酈道元《水經注》用清王先謙合校本,據長沙王氏刊本排印;唐李賀《李長吉歌詩》,用清王琦注本,據通行本排印;《呂氏春秋》用漢高誘注、清畢沅校本,據畢氏靈叢山館校本排印;晉陸機《陸士衡文集》,用明汪士賢校本,據《二十名家集》本排印;漢桓寬《鹽鐵論》,用清王先謙集注本,據張氏考證本排印;唐溫庭筠《溫飛卿詩集》,用明曾益注,清顧予咸補注本,據清秀野草堂校刻本排印等。《四部叢刊》不收《二十四史》,該書收入《二十四史》及《資治通鑒》、《續資治通鑒》,所收多為學者所必讀,因此稱為“備要”。《四部叢刊》多為影印本,該書采用聚珍仿宋鉛活字排印,僅個別采用影印,因之個別處有脫字、誤字,是其不足。該書對于傳播古籍起了較大作用。1924年起由中華書局分集先后出版。又,1936年中華書局出版有《四部備要書目提要》,4卷,1971年臺灣中華書局出版有諸家駿編《四部備要索引》,可備參考。
上一篇:《四庫提要辯證》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困學紀聞》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