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章算術》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又稱《九章算經》,中國古代數學專著,《算經十書》中最重要的一種,作者佚名。西漢張蒼、耿壽昌曾以此書進行增補刪訂,魏晉時劉徽為之作注,稱:“周公制禮而有九數,九數之流則《九章》是矣”。可知此書上承先秦數學發展的源流,入漢后又經學者多人補訂后成書,標志著中國古代數學體系形成。
全書分九章,收有246個例題,系統總結了先秦至東漢的數學成就,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第一章方田(38題),分數四則與田畝面積的計算。第二章栗米(6題)糧食谷物交易的比例折算。第三章衰分(20題),按等級分配物資與攤派稅收的比例分配計算。第四章少廣(24題),已知面積、體積,反求一邊長和徑長,開平方、開立方的計算方法。第五章商功(28題),土石工程、體積的計算。第六章均輸(28題),按人口,物價、路途等合理攤派賦稅。第七章盈不足(20題),盈虧類問題的解法,即雙設法。第八章方程(18題),一次性方程組解法和正負數加減運算法則,第九章勾股(24題)運用勾股定理求解各種問題,包括簡單的測量問題解法。書中最早系統論述了分數運算的數學方法,各種比例問題和盈不足術、聯立一次方程組解法、負數概念、正負數加減法法則等均是世界數學史上最早的,比印度早800年,較歐洲早千余年。盈不足術傳入阿拉伯國家,被稱為“契丹算法”(即中國算法),中世紀歐洲稱為“雙設法”。此書隋唐時已傳播朝鮮、日本等國,被定為教科書。此書歷代多有注釋本,以魏晉時劉徽與唐代李淳風的注釋最著名。今存南宋刻本是僅有前5章的殘本(藏于上海圖書館),1963年中華書局出版《算經十書》收有此書。且有俄、英、日、德文等多種文字譯本。
上一篇:《樂章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鄉言解頤》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