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禁書知見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孫殿起編。清乾隆時期在編修《四庫全書》的同時,為遏止當時反清的民族思想,消除關于清初史事的記載,寓禁于征,對各省所藏書中有所謂詞義違礙、誕妄者,盡加刪毀,禁止傳刻。當時此事主要由四庫館、軍機處和各省主持,前后持續將近20年。據《禁書總目》、《掌故叢編》、《文獻叢編》、《辦理四庫全書檔案》等記載,銷毀的書籍將近3000余種,6、7萬部以上,數量幾乎與《四庫全書》所收入的3470種、79018卷相等,許多古籍尤其是明末以后的野史等書因此絕跡。關于當時所禁毀的書目,光緒八年(1882)姚覲元編有《清代禁毀書目》一書,光緒末年鄧實又加以補遺,杭州抱經堂翻印時,增編了書名索引,以后海寧陳乃乾又改編為《索引式的禁書總錄》。但因乾隆時期官府刊刻的禁毀書目原本已多忌諱,姚氏諸書中關于書名、人名、各書卷數、刊本、年代等項記載,仍多遺漏。該書據陳乃乾《索引式的禁書總錄》為底本,吸收了陳氏據《文獻叢編》、《掌故叢編》所增補的部分書目,又增加了一部分內容性質似亦在禁毀之列,而不見于禁書書目著錄的,作為《外編》附錄于后。評記各書的卷數、著者、籍貫及刊刻年代,其中多為作者所經見,較為完整地保存了清代禁書書目的原貌。全書按書名筆畫排列先后。1956年成書,1957年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與清姚覲元編《清代禁毀書目》合刊。另,雷夢辰著有《清代各省禁書匯考》一書,1989年由書目文獻出版社出版,可參考。此外,1960年商務印書館出版有吳慰祖校訂《四庫采進書目》,原名《各省進呈書目》,在許多禁毀書遭禁毀前已編入目錄,對于各書書名、卷數、冊數、作者、籍貫等都有詳細記載,可與姚覲元、鄧實、孫殿起等書相補正。
上一篇:《法經》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清鑒易知錄》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