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影》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子部雜家類書。是明末清初人周亮工記載平生見聞的筆記。周亮工(1612~1672),字元亮,一字緘齋,號櫟園,人稱櫟下先生,河南祥符人。崇禎十三年舉進士,官至監察御史。明亡,降清,官福建按察使,戶部右侍郎。曾先后兩次被彈劾而入獄。《書影》一書即為順治己亥被劾受譏時寫就的筆記。姜承烈《書影序》說:“取昔人所云老年人讀書,僅存書影子于胸之義,故名曰影”。另外,作者當時身陷囹圄,有些記載只憑記憶,難以搜檢核實,只是個大致的輪郭,這大概也是《書影》得名的原因之一。
《書影》一書記述范圍廣,內容復雜,“凡古今來未聞未見、可法可傳者,靡不博稽而幽討。陸離光怪,莫可端倪”。文中對詩賦文風的評述,對文人軼事、藝壇掌故的記載占相當的比例。而這些內容,對藝術、文學及史學的研究有較大參考價值。《書影》一書也多所引用,援用書籍,涉及經、史、子、集各部,多達上百種。魏僖在論述周亮工為學特點時曾經說過:記覽博,則貫穿經史,無所不讀;見識高,則不依傍,不汩沒,卓然自立;歷年老,則積久而變化生,攻苦而神明出。《書影》中興之所至,信手拈來的材料比比皆是。
《書影》初刻于清康熙六年,再刻于雍正三年。乾隆年間本將《書影》編入《四庫全書》,但乾隆皇帝又下令進行了一次大檢查,結果在《讀畫論》中發現有“人皆漢魏上,花亦義熙余”這樣一句詩,認為它“語涉違礙”而連累其他入選著作一起被抽毀。盡管《書影》一書原先被《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中說成“記述典籍,議論公允;遺聞舊事,頗足以為文獻之征”,也終未逃脫被禁毀的厄運。
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重新校訂出版了《書影》,并將它列入《明清筆記叢書》中。
上一篇:《喬吉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二十世紀哲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