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艷異編》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短篇故事集。雜采古今說部中各種故事,分類編次而成。正編40卷,續編19卷。明代文學家王世貞編。王世貞(1526~1590),字元美,號鳳州,又號弇州山人。太倉(今屬江蘇)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初任刑部主事,累遷員外郎、郎中等職,為官清正,屢被嚴嵩構害。后官至南京刑部尚書,病逝鄉里。
王世貞與李攀龍同為當時文壇盟主,并與謝榛、宗臣、梁有譽、吳國倫、徐中行等唱和,繼承并鼓吹“前七子”復古理論,史稱“后七子”,影響廣泛。王世貞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倡導復古摹擬,具有批判現實精神。要求詩文創作不避禁錮,敢于批評時事,以成一代“信史”。《艷異編》正編凡17部,即星、神、水神、龍神、仙、宮掖、戚里、幽期、冥感、夢游、徂異、幻術、妓女、男寵、妖怪、鬼等部。續編分23部,與正編大致相近。以上各部故事,大體分為兩類內容:一類是男女艷事,一類是神鬼妖怪、冤魂冥報等異事。說“艷”“異”,可謂與名相符。該書取材范圍廣泛,采摭繁富,涉及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所輯內容多來自唐人傳奇及宋元明小說,其中采自《太平廣記》者最多,約占全書70%,另外也有宋廉布《清尊錄》、洪邁《夷堅志》、元夏伯和《青樓集》、明瞿佑《剪燈新話》等書中的內容,并注意從有關史書中獲取材料。這就為后世小說創作提供了大量的故事素材。但該書也存在分類瑣碎無序,材料取舍不當等缺點。
清朝從世祖起就正式下令:嚴禁“瑣語淫詞”、“違者從重究治”,歷來就為端人心而正風俗不懈地對小說戲曲進行禁毀,道光皇帝更是憎惡懼怕那些“以蕩佚為風流,以強梁為雄杰,以佻薄為能事,以穢褻為常談”的邪說傳奇,對于《艷異編》這部描述了宮廷荒淫奢逸生活,違背封建道德觀念的書自然不容,于道光二十四年下令禁毀。
該書問世后,版本眾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有題“玉茗堂原本”的明刊本。另有安雅堂刊本、朱墨套印插圖本等一些明刊本。
上一篇:《美育書簡》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蘇曼殊小說詩歌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