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典籍論·總集·唐詩所
臧顧渚 《古詩所》,兼漢、魏、六朝; 《唐詩所》,先初、盛,后中、晚。其例首樂府,次雜詩,古意、送別、贈寄、酬和、宴集、登覽,以類相從。愚按: 漢、魏、六朝,體制相懸,初、盛、中、晚,氣格亦異,今不以代分,而以類相從,一惑也; 樂府與詩,漢人雖有不同,然自子建、士衡,己甚失之,玄暉、元長、簡文而下,樂府與詩略無少異,今于唐人無論五七言古、律、絕句,但具樂府之名者則入樂府,以別于詩,二惑也; 贈寄、酬和題雖不同,而體則無異,今不以體類而以題類,三惑也。如魏徵《中原還逐鹿》 一篇,一作《出關》,一作 《述懷》,顧渚失于考校,以 《出關》 入樂府,以《述懷》入古詩。予謂其體果為樂府,則不當入之古詩; 其體果為古詩,則不當入之樂府。然則樂府與詩,顧渚亦不能辨也。非徇名而失實耶? 惟訛字多所考證,差快人意。(許學夷 《詩源辯體》 卷三六)
《唐詩所》 四十七卷。明臧懋循編。凡十有四門: 曰古樂府,曰樂府系,曰三言四言古詩,曰五言古詩,曰七言古詩,曰雜體古詩,曰風體騷體古詩,曰五言律詩,曰七言律詩,曰五言排律,曰七言排律,曰五言絕句,曰七言絕句,曰闕文。每門之內又各以題目類從,饾饤割裂,亦張之象《唐詩類苑》之流也。(《四庫全書總目·總集類存目》)
上一篇:唐詩·典籍論·總集·唐詩品匯
下一篇:唐詩·典籍論·總集·唐詩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