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典故·東皇司春
典源出處 《易緯通卦驗(yàn)》:“震,東方也,主春分,出直震,此正氣出也。” 《尚書緯》:“春為東皇,又為青帝。”《楚辭 ·離騷》:“溘吾游此春宮兮。”王逸注:“春宮,東方青帝舍也。”《太平御鑒》卷十八引《月令》 曰:“正月之節(jié)……其帝太皞 (hao),其神句芒。”注:“昔太皞氏以木德繼天而王,故為春帝。”《淮南子 ·天文訓(xùn)》:“東方木也,其帝太皞,其佐句芒,執(zhí)規(guī)而治春。”《楚辭· 九歌·東皇太一》 王逸注:“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東,以配東帝,故云東皇。”“太一”一作“太乙”。
釋義用法 按五行之說,東方屬木,尚青色,代表春天,故東帝、東君、東皇、青皇、青帝等都是司春的東方之神的稱呼。在詩詞中常用為借指春天,歌詠春光的典故。
用典形式
【太皞】 晉 ·張協(xié):“太皞啟東節(jié),春郊禮青祗。”金 ·董解元:“太皞司春,春工著意,和氣生谷。”
【東君】 唐 ·成彥雄:“東君愛惜與先春,草澤無人處也新。”宋·秦觀:“怎得東君長(zhǎng)為主,把綠鬢朱顏,一時(shí)留住?”宋 ·范成大:“東君未破含春蕊,青女先飛剪水花。”宋 · 王觀:“調(diào)雨為酥,催冰做水,東君分付春還。”清 ·薛凝波:“想東君不為,繁華妝點(diǎn),多只為愁人起。”
【東皇】 宋 · 王澡:“疏明瘦直,不受東皇識(shí)。留取伴青應(yīng)肯,萬紅里,怎著得?”元 ·姚云文:“料得東皇戲劇,怕蛾兒街柳,先斗元宵。”清 ·張惠言:“東皇一笑相語,芳意在誰家?”
【東帝】 宋·戴昺:“妝點(diǎn)南樓無數(shù)雪,探支東帝幾分春。”明 ·陳子龍:“東帝條風(fēng)吹柳外,西王遺像出人間。”
【青皇】 清 ·秋瑾:“青皇底事無憑準(zhǔn),幾度思將羯鼓撾。”
【青帝】 唐 ·羅隱:“只見風(fēng)師長(zhǎng)占路,不知青帝已行春。”
【東君力】 宋 ·王詵:“經(jīng)年費(fèi)盡東君力,有情先到探春客。”
【太乙東皇】 宋 ·汪莘:“應(yīng)記揮弦相對(duì)日,酹一杯太乙東皇酒。”
【東君歸去】 宋 ·無名氏:“都無一點(diǎn)殘紅,夜來風(fēng)。底事東君歸去太匆匆?”
上一篇:詩詞典故《東涂西抹》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詩詞典故《東籬陶令》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