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主論》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又名《君王論》、《霸術》。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杰出的政治家、政治思想家馬基雅維利的政治學著作。中譯本根據《君主論》意大利原文版的馬佐尼校訂本(1927年意大利版)、卡塞拉校訂本(1930年羅馬版)和邦凡蒂尼校訂本(1954年米蘭版)譯出,商務印書館1985年出版。全書近10萬字,共分為26章。主要論述了以下三方面內容:君主國的類型及統治方式、軍隊的性質和作用、君主應具有的行為和品質。本書是作者獻給君王小洛倫佐(1492——1519)的一部闡述他研究經國治世之道成就的著作。它的理論基礎是作者對歷史和現實經驗中人性的分析。他相信,一個人實際中怎樣生活,和他應該怎樣生活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他不是從書本中的道德箴言出發,而是依據歷史和經驗中人的實際面目考察問題。他認為,人在追求權力和財富的基本欲望驅使下,彼此之間的關系是虛假、偽善、反復無常、背信異義的。出于這種觀念,本書認為國家的根本問題是統治權力,努力的基礎是使人畏懼的實力或暴力。他用state稱呼國家,西方學者認為,這個概念含義一是主權,一是領土,標志著西方國家觀念演變中的又一個階段。作者以權力為基點考察國家的本質,利用人的眼光來觀察國家,這是第一次使政治學從倫理學中獨立出來。本書贊揚共和制,但又認為在當時腐朽衰敗的現狀下,只能建立集中的君主制,才有利于意大利的統一和強盛。君主憑據的手段,一是法律、一是武力,法律必須以武力為后盾。本書著重論述了鞏固君主統治的方法和政治權術。從所謂“目的總是證明手段正確”的原則出發,認為君主為了達到統治的目的,應當擯棄道德,運用權術,采取背信異義、殘酷無情、搞陰謀詭計等各種手段。認為凡是“聰明”的君主,都應采取暴力和欺騙相結合的統治方法。這種權術思想,即所謂的“馬基雅維利主義”,它為剝削階級統治和奴役人民提供了方略,但也充分暴露了剝削階級奴役人民的本質。
上一篇:《呂氏春秋》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品花寶鑒》作品簡析與讀后感